古典樂手無法精準演奏的節拍 - 讓我們來看看到底該如何解決?

文 / 謝啟彬



美國音樂教育Youtuber - Adam Neely探討的「古典樂手無法精準演奏的節拍」就如音樂與圖示中所表現的

(如果真的聽不出來的,不要不好意思,從2:30開始聽會更清楚,也就是「節奏篇」第35堂課中的譜例B4




原因他也講得很清楚,我再用我的相似說法再次提醒:古典音樂家是跟隨著節拍走,Groove類型音樂家是主動站在節拍上

古典音樂的演奏場所通常都有(或需要)較長的回音殘響,所以在二十世紀前的音樂作品,那種開始其實反而不用很準,如果你有錄音室錄傳統絃樂的經驗,就大概能體會我的意思

也就是兩人以上的對節奏拍子反應時間差,反而才會造成那種「群體」的聲音

但Groove類型音樂,是所有樂器都需要主動去創造那個Groove,甚至合在一起交錯成為Groove的好壞判別

古典音樂的交錯,是細微的時間差交錯
Groove類型音樂的交錯,是在準確拍點上的交錯



Adam Neely舉出了很多實證,如果聽不太懂英文的話,就是我上頭講的那樣

(稍微離個題:這也是我們比較少會去看網路上多到爆的教學影片之緣故,即便國外的也是,因為我們自己已經有經驗用來演奏與教學,但是學生常會說「老師你有沒有看過誰誰誰?有什麼看法嗎?」我為何要有看法?我就會啊!)

他講的是16分記譜的例子,我講的是8分音符的例子,而兩個例子根本就是一樣的,只是在五線譜上看是用哪種計量單位來記的而已(換言之,Funk音樂跟Latin音樂是相通的,都有African血緣)

而這種「沒經驗的音樂家會對不準演不齊」的節奏,在巴西音樂中是「Partido Alto」這種玩法的開頭,也在我的「節奏篇」一書第35篇中(包含譜例),重點是習慣那個「循環」與「交錯」

而原本古典或流行出身的樂手會掛掉失手,就是因為忽略循環 - 因為從小習慣的是一小節一小節會下去,不會“鬼打牆“,所以遇到小節線就自然想要休息,這一休息就慢了,再加上前頭講的準確、主動站在節拍上的習慣差異,很多樂手自然演Groove音樂起來,不夠放鬆,味道也不對

真心覺得大家都該好好學習「Partido Alto」,而不要又以為「那是主修打擊的或鼓手才要學的啦!」






延伸閱讀:

「啟彬老師行動教室 - 36堂課即興解密:節奏篇」- 35. Partido Alto一起嗨!—認識巴西Samba風格的一種特殊句型與玩法


http://www.chipinkaiyajazz.com/2018/0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