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曲」的風味才是現階段聽眾聽到Deja Vu感的關鍵 - 論流行音樂抄襲問題

文/謝啟彬


反正這行業現在給我一種很深的感覺就是:我就抄,你沒抓到算我好運,你抓到了反而是個話題可以炒人氣就對了...

不過這不是用那個啥七個音十二個音總會雷同這樣的層次就能講清楚的啦!有時候網友太弱,所以反而創作者或唱片公司反而有恃無恐。

最簡單的講法就是:你曲式和絃相似,沒有關係,古今中外沒有人會挑這問題;

你編曲相似,要看看,因為有些音樂風格有其"基本款"音型或配器,如果沒有這些反而就怪怪的;

你旋律相近,這也可以說得過去,這種例子也很多,不用特地吹毛求疵(但偏偏比較可惜的是網友常以這個在戰,立論太薄弱);

重點來了:如果你上面三個有兩個以上同時出現雷同的狀況,甚至三個都一樣,只有"文學性"的歌詞不同,這時候嫌疑才真的是大

但是就跟稍早講的一樣,編曲主要是處理音色與配器,甚至是畫龍點睛來編排前奏間奏與伴奏等,這裡頭有很多手法,你用得好,是一種致敬;全部抄過來,那就真的說不過去,連速度、音色、音的擺放位置...都一樣的話,雖然現階段沒有觸犯著作權之疑慮,但是就變成良心道德問題。

偏偏「編曲」的風味才是現階段聽眾聽到Deja Vu感的關鍵。

就拿電影拍攝手法來說吧!你可能會有Ken Burns的緩慢鏡頭Zoom-In-&-Out、侯孝賢常用的定格長鏡頭、神鬼認證第一集導演(請自己去google,突然忘了是啥斯基的)的手持攝影機晃動跟隨拍攝、駭客任務的慢動作子彈飛過鏡頭旋轉等...你的電影中如果有用,用得好,大家拍拍手,沒人會說你抄,這些運鏡手法也幾乎沒有申請專利,大家是向他們學習致敬。

偏偏台灣的流行音樂狀況,就是出在大家都很認真地把一位歌手或一首歌或一張專輯,視為"真正的商品"在賣,那請問,我們為何要一直去購買或消費其實是仿製的東西呢?就因為歌聲好?就因為人帥又美?還是因為有可能生產端就吃定消費者呢?

而這可能是製作人下的決定—學哪個誰的可能會比較賣、仿一下哪個誰的聽起來比較眩...等等,有時候編曲人的確是有參考的,雖然他們不說。其實這真的沒什麼好避的,就我所知,在很多好萊塢的電影配樂工程中,電影剛剪好時導演或製片可能都會拿一些既有的音樂當作「Reference」,譬如古典音樂的哪個片段、哪一首舞曲、重金屬的歌來當作「配樂的參考」(不是當作插曲)。重點是一個配樂家最後做出來的,還是有那個FU,但是卻是他們自己做出來的作品—一樣的情緒、一樣的氣氛,但是不會讓人覺得「這根本就是XXX做的嘛!」

(題外話:很多真正在線上的好萊塢配樂家都曾說過:很多想入行的年輕人,往往都以為配樂配得好,就是要完全拷貝John Williams的「星際大戰」,然而事實是:如果電影公司真的要那種氣勢或色彩,那他們會直接找John Williams,不會找你的)

很多人在吵的抄襲疑雲,我個人反而是覺得還好,譬如某創作偶像型男歌手的作品等等,他之所以都會被人抓包說東西聽起來都會有別人的影子,其實比較接近我的觀點,也就是編曲上總感覺...ㄟ?

有些則是我深覺"不可原諒"的,因為它"觸犯"了前面所講的重點(請劃重點謝謝!^^),後面我會貼幾個範例。

希望我的觀點大家可以參考,因為請容我老實說,這單用旋律、節奏、和聲或編曲、音色曲風等單項元素去討論,甚至加上了來自不同音樂背景的認知誤差(譬如學搖滾的學爵士的學古典的...),甚至再加上一些火氣、一些輕蔑、一些對當事人的個人意見等等......往往事情都是愈扯愈遠,而不是愈辯愈明啊!

著作權還沒有保護到編曲上的創意,舉世皆然,著作權目前保護的是作曲者與作詞者。在當代音樂分工上(不是指20世紀現代樂喔),作曲家與編曲家的角色已經分開了!

我的建議還是從根本做起就對了,當然不是說你經過古典或爵士、流行的科班訓練,做出來的東西就真的會比較好比較原創,甚至會更賣錢等,但是總是可以多點變化,多點方法,而不是像這樣有種"偷來"的感覺,就算偷也可以有技巧改一下,而不是堂而皇之地偷創意。

我是六年級前段班的,二十年前接觸這個行業時,就已經碰到太多前輩老師要我"看開一點",當作是賺錢謀生就好,其他的不要想太多;二十年後,我仍然跟這個行業沾到一些邊,而情況依舊,科技可能更進步了,但是情況更糟,甚至市場更為萎縮。

而我現在所處的角色與位置,卻讓我不斷看到很多年輕人前仆後繼想要進入這行業,而也有更多人直接宣告放棄,要不離開,要不就加入這條大鏈中的某段...

我沒有長篇大論要說,我只是希望從事這個行業的人,能有更多的驕傲,更多的自信,更多的專業,這是我做的!我們可以做這樣!.....這樣就已經很好了!


以下是幾個很明顯的"不良示範":





延伸閱讀:

林政德的YOUNG GUNS抄襲鐵拳對鋼拳!(外部連結)

流行音樂版標題:第一次做芭樂歌就上手!...真的嗎? / 爵士音樂版標題:華語流行歌曲中的“Rhythm Changes”—最常被使用的一段和絃進行

從帶有五度貝斯下行的華語流行歌曲與古典、爵士樂曲的聯想,進一步介紹分析小調和聲(Minor Key Harmony)

其實就是多了一分「厚工」 – 簡單比較一下台日流行音樂的編曲與製作模式

民歌運動?另一種音樂層面切入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