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音階?理察十度?義大利探戈? ...- 嚴謹的音樂教學不能使用「孤證」

文/謝啟彬


說服別人時用“孤證”是很薄弱的,教學上也是一樣

而其實很多似是而非的言論,其實就是憑著“孤證”在大放厥詞、穿鑿附會

另外一種就是“不考據”,瞎子摸象,根據自己的主觀,"發明"新名詞或說法,但是卻只對一件事情有效,對其他的事情就不成立,這往往就是以訛傳訛或是道聽途說的來源

別的不說,光說很多台灣教流行鋼琴的老師,一定聽過“西部音階”跟“理察十度"這兩個教學名詞,但其實這根本是錯的!

親自考據了一下

1. 所謂的西部音階,其實是藍調音階的一部份,或甚至就是個常用短樂句(Riff),但是發明這個詞的老師,因為常在西部鄉村音樂(Country Western Music)中聽到,或是看國外教材時沒讀英文內容,就直接叫成“音階”



2. 理察十度的原因,是因為在情調鋼琴家理查克萊德門的一首曲子《Ballade pour Adeline》中,左手的句型是C-G-E-G-E-G-E-G...,其中所有的E都超過八度,被叫成十度,然後這個詞就這樣被“發明”出來了



至於「阿根廷探戈」跟「義大利探戈」之類的分類,更是斷章取義到極點。兩個節奏都在探戈(Tango)音樂中被使用到,但是因為台灣的早期琴師是以曲子為導向的,所以就變成像這首《La Cumparsita》的叫“阿根廷探戈”:



而源自Habanera舞曲(在西班牙的殖民地古巴發展而成而往下傳到阿根廷也傳回西班牙)的律動型態,就變成了“義大利探戈”了:



但是既然是中美洲古巴的,又在南歐西班牙流行,而作曲家比才又是法國人,這“義大利探戈”又是怎來的?我的推論是,因為義大利拿坡里民謠中也有同樣節奏律動的曲子,所以依“台灣樂師曲子導向”邏輯,就以訛傳訛變成“義大利探戈”了,但是全世界只有台灣會說這叫“義大利探戈”呀!誰會說《O Sole Mio》是Tango?



這樣一“孤證”,就變成《Por Una Cabeza》是“義大利探戈”了,但這是阿根廷的曲子呀!所以說,不能孤證!



引用我自己其他篇文章:

探戈的形成是在南美洲(拉丁美洲)的阿根廷,雖然是從西班牙殖民地中獨立建國,因為發現豐富的礦產與新天地的開展,吸引了許多十九世紀從歐洲前來的移民,當中有一批來自義大利拿坡里地區,這意思就跟在美國建國過程中有許多愛爾蘭移民潮、義大利移民潮一樣。

而這些來自拿坡里地區的移民一開始皆存在於社會底層,他們工作之餘或娛樂時所哼唱的旋律,自然就跟同樣來自庶民街頭的探戈融合在一起,成為探戈音樂中十分「歌唱性的旋律」之特色,也成為位於南美洲講西班牙文的阿根廷,融合了同樣也來自南歐,但是是義大利文化的拿坡里音樂色彩囉!

然而,我覺得我的文章解釋,對於完全沒有歷史地理概念的人來說,是無效的,呵呵,因為會發明謬論或是使用孤證教學的老師,本身就是求急功近利的呀!所以這種「將錯就錯」、「積非成是」的現象,就一直這樣被“傳承”下來了!

其他如吉他手在背調式時,為了一開始幫助記憶而生出的一些指版記法,久而久之也變成了“理論”,但其實原來它只是“方便記憶學習的方法”而已




延伸閱讀:

爵士風?爵士味?—古典樂聆賞者或音樂家常出現的“本位主義”推論謬誤

同樣都是拉丁美洲音樂,為何探戈(Tango)比非洲古巴樂(Afro-Cuban)在本地更受到歡迎?

證據的使用--孤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