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總容易誤會:一位「嚴格」的老師,跟一位「嚴厲」的老師之差別

文 / 謝啟彬


語言與文字的運用,尤其在以中文介紹源自西方的事物或文化時,其實還真是門學問
這也是我常覺得寫東西或講話要注意用字遣詞的適當性,以及其困難的緣故
譬如學音樂時常講的「放鬆」,真的很多人會誤解成「鬆垮」

還記得我早年在國外學習,跟歐洲人同學有些練團意見上的爭執時
我覺得他似乎太為自己着想,所以爭論中用了「自私」(Selfish)這個字
而同學的反應還蠻強烈的,因為對他而言
“Selfish”是對人格上的指控,而不是就事論事談論事情的本身
當然我也在英文與中文,以及任何語言文字的“重量”上學到 一課

又如同剛剛跟凱雅的一位老師學生在討論的
台灣人總容易誤會:一位「嚴格」的老師,跟一位「嚴厲」的老師之差別
嚴格,不一定是兇,而是指有原則,知道要堅持,會要求學生
嚴厲,其實也不一定真的不好,有時候是一種方式,表示明確的態度
每個學生不同,有些學生不把他的繮繩拉好,他只會亂衝或天馬行空
但是,情緒化地發脾氣,或是故意找學生碴,這種嚴厲就很沒意義

我遇過最嚴格的老師,到現在我還感念他,但是他從來沒罵過我
生活上非常關心我,但是專業上卻常讓我想自我要求更進步
這好像有點像兵法上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呵呵

那種從「敬畏」轉化成「敬重」的歷程,也的確需要一些時間
所以,「老師對我很好」的「好」到底是什麼?其實看學生怎麼看
也有那種講空話但是學生當下覺得很溫暖熱情的
更有看起來像是在扶持學生讓他們不用自己嘗試錯誤與修正
但是卻造成依賴或大頭症心態的

我遇過一個最極端的例子,是說我很兇,只會罵人之類的
甚至私下會說只要我出現在他表演的時候,他就會演不好云云
(實際用詞是更重的)我相信這是學生自己的壓力轉嫁而已
通常大家會幫這樣的學生開脫,說是心態不成熟,老師不要介意之類的
而老師在這樣的情境下,其實是比較“吃虧”的,而且也是得表現出氣度
或是即便有理也不能“咄咄逼人”,只能真的不放在心上

但是為何我會永遠記得的緣故,不是因為我“記仇”(記仇表示是對人不對事)
而是我會檢討為何我給一位學生這樣的感受
或是反過來看,一樣米養百樣人,什麼個性的人都有

總之,我只想記錄下來所謂語言文字的“重量”與“精確”
以及人與人之間“溝通”的不容易
還有在傳道授業的過程中,能否教到有緣的學生
分辨藝術本質的好與壞,什麼是良藥而什麼是糖衣
以及得不得罪人、身段高低與否的真正意涵所在吧?




延伸閱讀:

江湖是要混一輩子的,可是你要混出個名堂,亦或是混口飯吃?其實並沒有什麼武林盟主 - 2015帶團在日本東京交流演出後記感想

學習的滋味總是需要不斷咀嚼 – 解讀John Ruocco教學方式的珍貴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