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即興可以先用寫的嗎?」「你可以先幫我寫下來該演奏什麼嗎?」

文 / 謝啟彬


我自己是學古典樂出身的
所以這麼多年來對古典樂背景
想要學爵士樂或是相關音樂的學生
我都希望能盡力地分享我自身的經驗

需要即興、需要即席醞釀發展、有Groove的音樂
只有兩個成語:需要「無中生有」跟「臨機應變」
投入大量的練習與各種模擬情境鍛鍊
就是為了要把前頭兩句成語的能力提升

而這是一般的古典音樂教育無法做到的
在這裡我們不談特例或是分孰高孰低
純粹就是經驗:自身經驗跟教學生的經驗

很多習慣看五線譜演奏
或甚至聽到任何聲響都想先化為五線譜再演奏者
我都會直接說這就是你犯的第一個錯誤
因為古典訓練是這樣,你就習慣這樣了
但是其實你可以先藉由記憶來覆頌,跟小孩一樣

然後你的注意力可以先轉移到耳朵上
感知到和聲的流動與旋律跟和絃的關係
而不是因為「譜沒有記載」,就認為音樂不存在
簡單說,手指要練、耳朵也要練、腦子也要練

其次就是不敢、怕犯錯
因為古典音樂訓練要求「正確無誤」與「追求完美」
所以對於創作的雛型 - 包含即興創作的雛型
很多人都會以為那是不對的、不夠好的
殊不知那個「嘗試錯誤」的漫長過程
才是練習即興演奏或即席創作的重要關鍵
而這當然需要前輩或懂的人來帶,會減少很多摸索

前輩或懂的人,不一定是老師,也有可能是學長姐
甚至只是早一點去登過同一座山的山友而已
他們會分享路上有什麼要注意的?腳程如何分配?
行李內什麼需要什麼不需要?最後攻頂大概會怎樣?
最重要的是,一座山登過了,當然還可以再登
不是大家認知的征服攻頂一座座就完了
真正愛登山的人,會愛上山,也愛上登山的過程

所以說,你不能追求唯一的答案,或是終極方法
或是被動式學習、背動作而已
這是古典音樂訓練的衍生缺點(當然還有很多優點可用)
你該學習的是方法與經驗,這就不只一種
但是卻可以當作攻頂登山的參考

最重要的是,不是複製前人的路徑就叫安全與成功
你還要學會跌倒了怎麼站起來?如何順利過河?
你如果一直問走過的人說請問那個石頭還在嗎?
或是要走幾步才能渡過河床?沒人可以給你答案
地形大體上不變,而地物會變化、天候也會變化
但是大家都可以給經驗,重點是最後你要自己多走幾次

爵士樂即興最有趣的是,我們通常不知道第一個音會出現什麼
但是當第一個音出現後,接著就是你旅程的開始
不可能每次旅程都是一帆風順穩穩當當、總有意外
但是學習如何繼續第二個音,卻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別又馬上想到「理論作曲」這件事上頭,那不相關
而是學習爵士樂,其實就是在學「無中生有」跟「臨機應變」
前輩或會的人,或是老師,會對你放手,也是磨練的一種
因為只有你自己得去做,做好了之後還有夥伴可以一起合奏

路每次都會不一樣,但是起點終點都一樣
路終究得自己走,走得精彩就是你的成就






延伸閱讀:

古典音樂系的學生(或受過古典訓練的音樂人),到底要怎樣學習爵士樂? - 沒有標準答案,但有標準程序SOP

好的爵士樂即興,可以昇華成結構完整、起承轉合的流暢篇章

爵士樂即興的當下,到底是怎樣?會想些什麼?該做些什麼?即興者的腦袋與身體會怎麼運作?

一段成功的即興,就要像一場成功的簡報一樣-放大格局來看如何掌握「說故事」的節奏

爵士樂是一種表達方式,你必須很會說故事,也不能“掉漆”

「背即興」或「背寫好的solo」,該怎麼分辨?

更多心得建議

更多有關古典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