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樂的經典曲有很多是百老匯歌舞劇與好萊塢作曲家原作的,鼎鼎大名的有...

文 / 謝啟彬



爵士樂的經典曲(Standards),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百老匯歌舞劇與好萊塢歌舞電影的曲子喲!他們共享了同樣的「曲目庫」,而不能僅僅用曲目名稱就判定哪首曲子「算是爵士樂」。

「其他著名的作曲家作品,雖然旋律與和聲寫作風格縱有不同,但是大多卻在主題時遵循三十二小節AABA、ABAC的曲式,相對地也就讓爵士音樂家們有運用的空間。其中一些“大戶”,包括了︰



理查羅傑斯(Richard Rodgers)—最為世人所熟知的作品是「真善美」、「窈窕淑女」、「國王與我」等,然而這幾齣歌舞劇裡頭的歌曲並不是全數都成為爵士經典曲(註四),在他的諸多作品中成為爵士音樂家愛用曲的有︰《Have You Met Miss Jones ?》、《I Could Write A Book》、《Falling In Love With Love》、《It Never Entered My Mind》等等。



科爾波特(Cole Porter)—家喻戶曉的美國作曲家,最近由美國影星凱文克萊(Kevin Kline)飾演他的傳記電影就要上市,大家不妨留意一下。在他的諸多作品中成為爵士音樂家愛用曲的有︰《I Love You》、《Night and Day》、《What Is This Thing Called Love ?》、《You'd Be So Nice To Come Home To》等等。



傑若米肯恩(Jerome Kern)—被尊稱為美國現代歌舞劇之父,在他的諸多作品中成為爵士音樂家愛用曲的有︰《Smoke Gets In Your Eyes》、《The Way You Look Tonight》、《All The Things You Are》、、《Yesterdays》等等。



其他還有幾位也是鼎鼎有名的大作曲家,譬如寫作「綠野仙蹤」的哈洛亞倫(Harold Arlen),就留下了舉世聞名的《Over The Rainbow》與出自另一齣歌舞劇的《It's Only A Papermoon》;為三百部好萊塢電影配過樂的作曲家維克特楊(Victor Young),有兩首《Stella By Starlight》與《Beautiful Love》爵士樂中人人皆知。請注意它們的曲名,其實原來都是劇本中的台詞,劇中角色說著說著演著演著就唱起來了,然後中間會搭配著舞蹈台步或是場景變換。所以像《My Funny Valentine》(亦為Richard Rodgers作曲)、《On Green Dolphin Street》(電影作曲家Bronislaw Kaper作曲)等,都是有劇情前後連接的,就別再望文生義,用一首曲子重編出一個故事出來了哦!

至於怎麼樣比較能一網打盡式地尋找出這些樂曲集成,而不用苦苦搜尋呢?很簡單,爵士女歌手艾拉費茲傑羅(Ella Fitzgerald)於早些年,在唱片製作人的有心規劃下,前後灌錄了諸多「Song Book」系列,今日唱片公司紛紛以二到四張CD的全集來重新發行,完整的大全集更達十六張之多!愛樂者不妨多留意,在這位爵士女伶動人嗓音之後的樂曲故事。

Ella Fitzgerald - The Complete Ella Fitzgerald Song Books [16-CD Set] (Verve)


以樂手觀點來看,許多的經典曲主題旋律與和絃進行,都會讓後輩創作者仿效使用,也就是說今天的流行歌曲,縱然音色改變、編曲繁複、節奏多樣,但其實在「旋律」及「和聲」上,並未完全超越這些七八十年前的老曲子,或許新的創作在節奏及和絃配置(Voicings)上進化了,但本體是不變的,這也是為什麼在爵士樂學習的過程中,Standards的熟悉與掌握會那麼重要的緣故。

其次,這上百首的曲子,可以說是容量超大的資料庫,在音樂上我們可以予以擷取使用、變化活用,譬如經典曲之一的《Honeysuckle Rose》,其主題旋律與和絃,就恰好是一句「IIm7-V7」;《Laura》的旋律,被薩克斯風手史坦蓋茲(Stan Getz)擷取愛用在「IIm7-V7」進行上;另一首《Everything Happens To Me》,則與「IIm7-V7-IMaj7-VIm7」緊緊相扣…在愈優秀的爵士樂手身上,我們就會常常嗅得這種「有讀過冊」的出口成章意味,他們的歷史觀與自然流暢氣質,就會不知不覺地散發出來,傳遞給熱愛爵士樂的聽眾朋友們。」





~出自「爵士DNA」(謝啟彬)


像這樣的樂曲,後來被俗稱為「錫盤巷」(Tin-Pan-Alley)作曲家的產物,為什麼會這樣說的原因,就是因為當時那些音樂出版公司、在公司裡頭上班的作曲家(以及作詞家、編曲家等),都集中在紐約的曼哈頓第28街與其周邊,他們可以說是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美國流行音樂工業的重鎮,以及人才與作品產地,後來不只美國東岸的紐約百老匯歌舞劇,在美國西岸的好萊塢電影工業興起後,這些作曲家或接力世代,也紛紛為當時的電影配樂或撰寫歌舞劇電影的歌曲了!

現在你們可以理解啟彬老師常講「爵士樂的Standards跟百老匯的經典曲目,共享同一個資料庫」的意思了吧?

同樣的曲目,爵士音樂家拿來即興演奏或演唱,百老匯歌舞劇音樂家照原本寫的演奏或演唱,即便這些音樂劇現在完整被演出的機會愈來愈少。


Marian McPartland是美國非常資深的爵士鋼琴家與廣播節目節目主持人,她在訪問百老匯六〇年代起非常知名的作曲與作詞家Stephen Sondheim時,後者提到許多前輩作曲家對他的影響,以及他們寫曲時的“錙銖必較”與職業習慣的養成,譬如Oscar Hammerstein II、Richard Rodgers、Jerome Kern等。

所以和聲與旋律與節奏的組合,在音樂中是非常重要的,不只是美式音樂,這些不同世代的猶太裔美國人的音樂訓練多來自古典音樂,並受到美國境內各種黑人音樂如藍調的強烈影響

只是現在大家用浮面印象來認知爵士樂或是強化自己喜愛音樂的“偉大”,這種“需要解釋兩層”的音樂就會一直面貌模糊,「到底什麼是爵士樂?」就會成為沒有想要花時間真的深入了解的人,永遠爭論不休的話題。


請注意Stephen Sondheim介紹《All The Things You Are》是從A大調開始講解(因為原來音樂劇中是A大調),爵士樂的版本多以Ab大調開始,而且爵士樂的版本通常會把這些曲子的「Prelude」(流行音樂中翻譯為主歌,後面的Chorus為副歌)省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