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樂聽眾為了要突顯自己的品味,所以喜歡聽到創造新風格名詞

文 / 謝啟彬



我的流行音樂理論是正確的
你把現在年輕人出生前的十年內
當時的流行音樂“再做一遍”
就變成會再“風水輪流轉”流行起來的風格
美國的例子可以看看Bruno Mars等人



像這種八〇年代大量向美國黑樂致敬、精緻編曲的所謂日本「City Pop」,就又是一個創造出來的「復古懷舊新風潮」,很多人會聚焦在山下達郎(Yamashita Tatsurō),以及他妻子竹內瑪莉亞(Mariya Takeuchi)的作品上

如果你問六年級生(1970年前後出生),或是更早的五年級生(1960年前後出生)

我們第一不知道什麼叫「City Pop」
第二我們會辨識出來日本音樂人所致敬的美國原版

所以什麼日系、美系、歐系...對我們來說都是多餘的
我們只記得好音樂是怎樣做成的,也持續在學
這都是黑人音樂(Black Music)經典的吸收與反芻
然後現在又是對這種音樂風格的吸收與反芻
真的是「隔代教養」的另類解釋啊!哈哈

People invent a new name to the music before they were born

我們就來聽聽現在被老外歸類的「Japanese City Pop」之Chaka Khan《What Cha' Gonna Do For Me》日本仿作版 ^^



我問了幾位五六年級的日本職業音樂人,他們也是對「City Pop」這個字感到茫然 XD,但是他們對這些80年代的日本流行音樂都很熟,足見「City Pop」又是個被樂評人創造出來的新名詞

簡單說你夯的9m88音樂風格,以前她與樂團樂手們跟我們學習時,也是在爵士樂的薰陶之下成長,更參加了我們組織訓練過的爵士原力黑樂團呀! ^^

所以不要小看長輩 XDD


除了爵士樂以外,黑人音樂(R&B / Soul / Funk / Gospel / Groove / Reggae...)也是我們教學與推廣的主力

這類資源在日本,真的滿滿都是,而且都已本地化,不只是書譜文字流通上皆為日文,也有各類曲風代表性團體,更有各類學習管道如學校、營隊、工作坊、講座等


這是2011~2014年間在神戶與大阪地區交流時的照片精華

只是要講凱雅老師或啟彬老師在教的東西,是真的有所本且發展得很棒的,就在離台灣飛行時間三個小時的關西地區而已,所以要相信我們教的東西哦!^^



而西方年輕人不清楚日本音樂人對60~80年代的黑人音樂,可以說是如數家珍,充分吸收,甚至當作學問來研究與傳授,無怪乎到了日本,總覺得這些音樂的存在感都很強烈,卻是陌生語言發音的。因為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有很多仿作的底盤就是美式黑人音樂R&B、Soul、Funk甚至Rock、Jazz的和絃進行、旋律寫法加上編曲,只是換成了用日文創作與演唱而已。

至於音色科技與樂器上,現在領導品牌的電子合成樂器品牌們,不也都是日本廠牌嗎?就這樣全面吸收,交匯融合,相互影響,從前學得很徹底也很成功,現在的西方年輕人聽到,就有種“發現新世界”但又有似曾相識美感的文化碰撞囉!

「資訊差」永遠存在於世代之間與地理位置上,這也是我們一直希望在教育上補強之處,而不是老是被人牽著鼻子走。



延伸閱讀:

哈密瓜有一種哈味?淡定紅茶喝了就淡定? - 有關「瞪鞋搖滾」或「數字搖滾」這些炫名詞

從DJ Cassidy的兩首動感歌曲幕後製作看真人樂器樂手的素養重要性

別再一直切割分類以為懵懂了 - 為什麼學習爵士樂很重要?我指的是完整而有系統的學習

音樂的分類到底是怎樣 - 好的分類讓你事半功倍,不好的分類讓老師跟大家都很累

後?前?新?舊? - 再論音樂風格分類與一些奇怪的現象

在多元音樂藝術的發展上,其實我們不需要趕日超韓,因為早就已經徹底落後太多了!該做的是擷取所長、找出病灶、學習態度

羨慕日韓流行音樂的蓬勃發展,但是你有看到重點嗎?-不是在於爵士樂本身,而是在於爵士樂的底藴已發酵許久

一種東西在你的生活中不存在,並不表示它就不存在 – 喜愛或想發展爵士樂,不能只認識爵士樂,需要全面補足

流行音樂的口味總是風水輪流轉 – 深入分析你喜愛的《Get Lucky》與《Treasure》等曲

學習音樂與欣賞音樂最常因為「文字」而進入「誤區」(影片)

試著去找尋日本流行音樂製作人的底子與影響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