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謝啟彬
問:「個人對於一個問題困惑已久, 就是常聽到爵士曲很多喜歡"轉調" , 在音樂的角度中 可否分享在什麼情況下需要作轉調的技法? 他的實際用意為何呢?」
答:「如果是就三〇到五〇年代間的所謂Jazz Standard來看,得先知道他們不是一開始就是爵士樂的樣貌:
1. 當初這些曲子在百老匯歌舞劇的情境中創作時,可能是男女演員或不同人一人一段對唱,作曲家就會轉調以適合演唱音域
2. 為了延伸創作的想法:譬如音型動機、句子對仗(好唱好記)等」
我在今年的台南爵士行動學園有講到:
所謂的「同音異名」(Enharmonics),其實對古典樂之外的音樂,尤其是鍵盤樂器而言,是非常不合用的概念
因為對相對音感(Relative Pitch)來說,用什麼調來想,其實影響你的耳朵極大,結果一“同音異名”下去,你只記得鍵盤位置,卻不記得音跟和絃、貝斯的「相對」關係了!
同音異名其實是樂譜記載上的一種“變通”,但是,其實它就是「同音」(The Same Note, The Same Sound),但是不同調或不同和絃「對應」起來,是不同的名字(異名 by Different Names)而已
最重點,應該是聽到同一個音(音高)才對,而不是尋找同音異名的“考試用速記法”,因為你用不合用的方法,會一直聽不到調性,也只能仰賴樂譜記載,不管是五線譜或是和絃記號
很多學生在練五度循環(Cycle of 5th)時卡住就是因為這原因,然後因為覺得困難就不去“突破”了,但是只要“轉個念”就可以做到,再來就是練習了!
我也講過不管古今,西方樂器本來就是為十二調設計的(演變過程在此不表),所以要掌控好你的樂器,就是要練!而不要想找”偷吃步“的方式
當然跟你平常熟悉的音樂很有關係,如果是國台語流行歌或英語老歌、(台灣熟悉的)教會詩歌等,那應急法還可以撐得住
但是如果像是爵士樂(不同時代的不同寫作方式)、巴西流行音樂(如Bossa Nova開始的各種曲中轉調方式,就很常是因為同音而配成另一個和絃就轉調了)、「美式」福音詩歌(Gospel)的各種調都可以還即席加上一堆副屬和絃、代理和絃、經過和絃等,如果學習者堅持不願“轉念”,那就自然感覺很難學
我也曾遇過有人問我:為什麼爵士樂要一直轉調啊?不會很自找麻煩嗎?這就有點夏蟲不能語冰了,因為古典樂裏頭也有很多一直在轉調,但是因為你看著五線譜很辛苦地克服技巧想練起來,卻極少有老師教你分析調性與轉調處呢!
詳細練法可參考「和聲篇」之「第4篇 你究竟身在何方?爵士樂常用調性及判斷應用」
還是覺得很難?因為你沒有去做啊!想學就不能怕麻煩,所謂輕鬆學習只是一種話術,凱雅老師都會說「只要前面辛苦一點,後面就輕鬆得多,不會一直顛頗甚至放棄了!」
延伸閱讀:
流行樂手常學不好爵士樂或進步停滯的原因在於...
絕對音感?相對音感?固定調?首調? - 先談談常見的謬誤
John Coltrane創作與演奏《Giant Steps》的真正偉大之處,也提供25首曲中有轉調的必學爵士經典曲
當台灣還在「我五線譜看很慢」或「我只會看簡譜」時,你的流行音樂精緻度與競爭力自然就差人一截了
你說諸葛亮很厲害,他說孔明很強;你說地瓜好吃,他說蕃薯營養 - 台灣音樂教育的「歷史共業」常讓我們卡住學不深入
到底是要怎麼唱、怎樣做呢? - 推算法、方便記憶、音樂生態等所造成的誤差
直接得到答案並不會讓你變得比較厲害,你得花功夫去“收服”與“內化”才行
做場樂手或是琴師不容易學好爵士樂的幾個原因
「耶!我拿到這首的爵士譜了......咦?怎麼跟我聽到的不一樣?」
啟彬老師行動教室:36堂課即興解密 - 和聲篇
問:「個人對於一個問題困惑已久, 就是常聽到爵士曲很多喜歡"轉調" , 在音樂的角度中 可否分享在什麼情況下需要作轉調的技法? 他的實際用意為何呢?」
答:「如果是就三〇到五〇年代間的所謂Jazz Standard來看,得先知道他們不是一開始就是爵士樂的樣貌:
1. 當初這些曲子在百老匯歌舞劇的情境中創作時,可能是男女演員或不同人一人一段對唱,作曲家就會轉調以適合演唱音域
2. 為了延伸創作的想法:譬如音型動機、句子對仗(好唱好記)等」
我在今年的台南爵士行動學園有講到:
所謂的「同音異名」(Enharmonics),其實對古典樂之外的音樂,尤其是鍵盤樂器而言,是非常不合用的概念
因為對相對音感(Relative Pitch)來說,用什麼調來想,其實影響你的耳朵極大,結果一“同音異名”下去,你只記得鍵盤位置,卻不記得音跟和絃、貝斯的「相對」關係了!
同音異名其實是樂譜記載上的一種“變通”,但是,其實它就是「同音」(The Same Note, The Same Sound),但是不同調或不同和絃「對應」起來,是不同的名字(異名 by Different Names)而已
最重點,應該是聽到同一個音(音高)才對,而不是尋找同音異名的“考試用速記法”,因為你用不合用的方法,會一直聽不到調性,也只能仰賴樂譜記載,不管是五線譜或是和絃記號
我也講過不管古今,西方樂器本來就是為十二調設計的(演變過程在此不表),所以要掌控好你的樂器,就是要練!而不要想找”偷吃步“的方式
當然跟你平常熟悉的音樂很有關係,如果是國台語流行歌或英語老歌、(台灣熟悉的)教會詩歌等,那應急法還可以撐得住
但是如果像是爵士樂(不同時代的不同寫作方式)、巴西流行音樂(如Bossa Nova開始的各種曲中轉調方式,就很常是因為同音而配成另一個和絃就轉調了)、「美式」福音詩歌(Gospel)的各種調都可以還即席加上一堆副屬和絃、代理和絃、經過和絃等,如果學習者堅持不願“轉念”,那就自然感覺很難學
我也曾遇過有人問我:為什麼爵士樂要一直轉調啊?不會很自找麻煩嗎?這就有點夏蟲不能語冰了,因為古典樂裏頭也有很多一直在轉調,但是因為你看著五線譜很辛苦地克服技巧想練起來,卻極少有老師教你分析調性與轉調處呢!
詳細練法可參考「和聲篇」之「第4篇 你究竟身在何方?爵士樂常用調性及判斷應用」
還是覺得很難?因為你沒有去做啊!想學就不能怕麻煩,所謂輕鬆學習只是一種話術,凱雅老師都會說「只要前面辛苦一點,後面就輕鬆得多,不會一直顛頗甚至放棄了!」
延伸閱讀:
流行樂手常學不好爵士樂或進步停滯的原因在於...
絕對音感?相對音感?固定調?首調? - 先談談常見的謬誤
John Coltrane創作與演奏《Giant Steps》的真正偉大之處,也提供25首曲中有轉調的必學爵士經典曲
當台灣還在「我五線譜看很慢」或「我只會看簡譜」時,你的流行音樂精緻度與競爭力自然就差人一截了
你說諸葛亮很厲害,他說孔明很強;你說地瓜好吃,他說蕃薯營養 - 台灣音樂教育的「歷史共業」常讓我們卡住學不深入
到底是要怎麼唱、怎樣做呢? - 推算法、方便記憶、音樂生態等所造成的誤差
直接得到答案並不會讓你變得比較厲害,你得花功夫去“收服”與“內化”才行
做場樂手或是琴師不容易學好爵士樂的幾個原因
「耶!我拿到這首的爵士譜了......咦?怎麼跟我聽到的不一樣?」
啟彬老師行動教室:36堂課即興解密 - 和聲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