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謝啟彬
由超級製作人David Foster在1984年,為女歌手Chaka Khan譜曲製作的《Through The Fire》,除了可以一窺David Foster在作曲上如何「連結漂亮和絃與漂亮旋律」的才華外,也為Chaka Khan的眾多節奏藍調靈魂金曲再添一筆,這也是她最知名的慢板抒情曲。
在此曲中,除了可以學到順階和絃(Diatonic Chords)、副屬和絃(Secondary Dominant Chords)、下屬小和絃(SDM)外,還有轉位(Inversion)的運用,本就是David Foster最為人稱道的特色之一,而這項特色來自古典音樂(Classical)與黑人福音詩歌(Gospel)的薰陶。在八〇年代的流行音樂中,非常大量使用傳承自黑人福音詩歌的上聲部三和絃複合聲響(Upper Structures),藉以產生更為華麗豐富的聲音,也在此曲中展露無遺。
另外我們也會在後面提到“從前”的流行音樂,在編曲上的細心、精緻、變化,以及在和聲上的各種添加技法,都已成為教科書等級的典範。
本曲是Ab大調,前奏就很有料,這就是前文所說的,上聲部三和絃結構的移動,也是八〇年代西洋流行音樂的特色之一。其實原來就是I級到I級的三音在貝斯上,然後半音往上接到IV級,再接到V級,兩段重複,前面只有電鋼琴跟鈸,貝斯在第二小節後才進來,兩段和聲分析是一樣的。
然而在I級AbMaj之處,因為上聲部三和絃的移動緣故,變成第一個和絃是AbMaj9,再移動去Ab;IV級DbMaj7則是彈成Eb/Db(對的,第一小節跟第二小節前頭的和絃按法根本未變!),正式寫起來是DbMaj13#11,接去DbMaj9,看懂了嗎?所以鍵盤手就常會右手維持不動或一樣的動作,然後左手低音或貝斯聲部改變,這就是Gospel很常出現的技法。
Dbadd9跟DbMaj9的差別,就在於沒有七音,而add9會豐富大和絃的聲音,在流行音樂中非常常用到哦!
第四小節與第八小節的Db/Eb,在「用Upper Structure的概念正確詮釋Michael Jackson的《I Just Can't Stop Lovin' You》一曲,得到正確的聲音」、其他採譜分析及「和聲篇」一書中都有提到過,就是Eb9sus4的“速記快得法” - Db-F-Ab就是Eb7的b7-9-sus4,同樣在流行音樂中很常用,學名叫「掛留和絃」。
至於第四小節的CbMaj7,我傾向不要用什麼調式互換(Modal Interchange)的想法去解釋分析,而是本來一路過來的右手Bb-Eb-G,作曲者將最高音G降低半音,使其成為Bb-Eb-Gb,然後最高音是半音下行到Db/Eb的最高音F,其他則是大二度下行,然後貝斯用了Ab大調的降3音Cb,聲音上聽起來上下聲部的進行會很突然跑去調外,卻又迅速回來的感覺,這樣的和絃在當下,就是CbMaj7接到Db/Eb,這是從鍵盤手或編曲的角度去推測的。
再來就是繼續回到“華麗和絃按法”的技術部份,其實整曲中幾個關鍵點,我用譜例解釋如下就很清楚:
第一個AbMaj9就是可以用Eb/Ab來想,然後配合歌手的旋律音域而轉位(Inversions),然後有時候鍵盤手會補個3音。看到9音不要驚慌,其實Bb就是在Ab大調調性內而已。
第二個DbMaj13#11...不要看到一長串就害怕啦!13音Bb是在Ab大調調性內,#11音G也是在Ab大調調性內,IV級大和絃的延伸音(Tensions)就是這樣,而你可以用Eb/Db來想,再轉位,而有時候鍵盤手會補個“消失”的3音,目的就是跟前面一個和絃一樣,用3音F“撞”9音Eb,更豐富的聲響就會產生出來,這就是Voicing的原理。
第三個和絃Eb9sus4前段已經講過,流行音樂鍵盤手常想成Db/Eb,然後一樣有三種轉位可選,而這裡因為沒有3音能撞(因為是掛留4音sus4),所以有時鍵盤手會加個1音讓降7音與9音三個音“撞”在一起,彈彈看就知道好不好聽囉!
副歌前(Pre-Chorus)的Dbm9,其實也可想成Abm/Db,Abm的1-b3-5就是Dbm7的5-b7-9。同樣因為這樣會沒有3音, 所以鍵盤手一樣補個b3音Fb,來跟9音Eb“撞”。
這樣解釋,了解了這種和絃按法的道理了嗎?
和聲上,主歌(Verse)就是IMaj - V7/VI - VIm7,然後V7/IV7前面加上它的相關IIm7,再接去IVMaj,然後IIIm7 - VIm7 - IIm7 - V7sus4,這在「和聲篇」中有詳盡的解說,可以回頭去複習。主歌第二段四小節跟第一段一模一樣,唯一的變化是間奏後第二次主歌的第二段,後段會說明。
而V7/VI通常會包含b9跟b13,原因很簡單,就是六級副屬和絃的延伸音依然在Ab大調調性內而已。V7/IV則是加9音,它的相關IIm7也是加9音,都是因為在調性內。
副歌前的Dbm9(IVm)去AbMaj9(I),就是標準Sub-Dominant Minor(SDM)的解決法,第三小節則從Dbm9接到調性內的V7sus4,也就是Eb9sus4...是的,你可以想成前段提到的Db/Eb。橋段還有一個大特色,就是貝斯有一段特別編寫的切分句型,我已經採譜在譜例裡頭了!
副歌(Chorus)則是從VIm7開始,接到IIm7,然後是V級接到I級,其實就是很標準的《All The Things You Are》、《Fly Me To The Moon》兩曲前四小節“巴洛克”和絃進行,詳見「和聲篇」中鍛鍊「爵士耳」的篇章。
只是David Foster在這裡將V級用轉位代替,造成一種懸浮的效果,而Db/Ab接到Ab是上面三和絃動下面貝斯不動,Ab接到Cm7是上面三和絃不動下面貝斯動,然後再加上切分節奏句型,接到IV級DbMaj9去,好細緻的作曲編曲法呀!
副歌第四小節原來只有C7b9(V7/VI)要接去Fm7,但這裡的特色就是在前面“加裝”了一個Gm7而不是Gm7b5,就造成了Gm7的5音D跑到調外,但是因為II-V的緣故又讓這股離心力瞬間拉回來,所以你會聽到很棒的Voice Leading(D-Db-C,從Gm7 - C7b9 - Fm7)。
副歌第二段,也就是第五小節跟第八小節,其實跟第一段一樣,只是在切分節奏音型的第二個,加上了一個順階調性內的Eb而已,其餘大致相同,要一直到第八小節接第九小節時,原本C7b9b13是V7/VI要接去VIm和絃Fm7,改用IVMaj9和絃接到V7sus4。V7/VI跟V7/IV可以互換的道理,我解釋在「Miles Davis, Hank Mobley, Wynton Kelly與John Coltrane之《Someday My Prince Will Come》採譜分析」,在此先節省篇幅。
可以跟著完整曲式段落,再聽一次囉!接下來,我就要討論此曲還有一個很大的學習重點啦!
八〇年代的西洋流行音樂(也影響了日本流行音樂再影響華語流行音樂),真的仍然遵循著古典音樂與爵士音樂的優良傳統,不只在每一段落的旋律會更改和絃進行增加變化性,也會在和絃配置上增加更多延伸音,隨著音樂的流動,慢慢帶向高潮。
這是Chaka Khan的《Through The Fire》主歌第一段第一次,跟間奏完主歌第二段第二次的比較,除了「降二代五」(代理屬和絃)技法的增添外(爵士樂與黑人音樂非常常用),你會發現和絃配置也增加了和絃延伸音,除了和絃更“厚”之外,也讓聲部間移動更為平滑流暢。
如果你更仔細觀察從那時開始活躍至今日的流行樂藝人,譬如Stevie Wonder,或是任何跟他一樣彈得一手好鋼琴,能為自己或別人即興伴奏的,你就會發現他們在曲子「發展」時,會逐步藉由和絃配置手法,增加和絃厚度。
這就很像在電腦上(做電腦音樂、電腦編曲、修圖軟體、動畫軟體都一樣)增加「Layers」,但是是古典音樂與爵士音樂的好習慣。也告訴了我們正確學習「Voicing」的正面意義,不是靠滑鼠滑加音色,或是自動伴奏簡化就能了事的,後兩者只會讓音樂的賞味期愈來愈短,無法愈陳愈香~
(Pop music of the 80's is really like the Classical music or Jazz music arranging/orchestration - not only that they would vary the chords to make the music richer, but also add more tensions on chord voicings when the music flew then went on to the climax.
This is the example of Chaka Khan's "Through The Fire" at the first time of first verse, and second time of the second verse after the interlude, besides the use of SubV7s, the chord voicings are richer by the tensions (to create smoother voice leading) as well.
If you listen to artists who are still active since then, such as Stevie Wonder (or anyone who plays good piano to accompany themselves or others), you can hear them adding more "colors" on the piano voicings when the music "develops".
It's like adding "Layers" on the computer, by the good tradition of the "old school way".)[我原來是寫成英文,這樣可以看到原文的名詞,供讀者參考]
最後再附上幾個網路上我覺得比較好的現場版:
Chaka Khan跟Kelly Price的對唱版,兩位超級高張力女歌手的演唱非常精彩,但是我還想提供一個亮點就是貝斯手Ricky Minor,只要有他在,音樂的流動就特別不一樣!特別Groovy!另可見「James Ingram之《One Hundred Ways》採譜分析 - 節奏藍調樂Riff寫法加上高階和聲配置的經典」一文,你也能非常聽到兩位女歌手勢必感到非常“舒服”,而更有發揮囉!
Chaka Khan跟另一位同樣活躍於80年代的超級女唱將Gloria Estefan也很棒!我特別喜歡Gloria的第二部“合音”,她們這種合音不是三度,而是真的聽到和聲進行後的即席合音呢!
Chaka Khan多年後再度應邀出席作曲者與製作人David Foster的特別節目(此場音樂會有DVD - 「David Fosters & Friends: Hit Man Returns」),David Foster特別說明了他真的是為Chaka Khan量身定製的曲子,為了要表現她的超高威力音域,當然你也可以聽到整組樂隊的一流水準展演,有些現場的即席小改編也可以再抓出來,就會學到更多喲!
日本歌手佐藤竹善(Chikuzen Sato)翻唱Chaka Khan的《Through The Fire》也是我覺得很棒的版本,一台老式音色的電鋼琴自彈自唱,就把和絃與律動都表現出來了!
延伸閱讀:
如果可能的話,眼睛閉起來聽音樂吧! - 我的西洋流行音樂啓蒙David Foster
解析打造流行音樂輝煌時代的超級製作人—大衛佛斯特 (講堂講義大綱)
James Ingram之《One Hundred Ways》採譜分析 - 節奏藍調樂Riff寫法加上高階和聲配置的經典
一個降二代五 各自表述 - 爵士樂與黑樂中的表現方式不盡相同
在此曲中,除了可以學到順階和絃(Diatonic Chords)、副屬和絃(Secondary Dominant Chords)、下屬小和絃(SDM)外,還有轉位(Inversion)的運用,本就是David Foster最為人稱道的特色之一,而這項特色來自古典音樂(Classical)與黑人福音詩歌(Gospel)的薰陶。在八〇年代的流行音樂中,非常大量使用傳承自黑人福音詩歌的上聲部三和絃複合聲響(Upper Structures),藉以產生更為華麗豐富的聲音,也在此曲中展露無遺。
另外我們也會在後面提到“從前”的流行音樂,在編曲上的細心、精緻、變化,以及在和聲上的各種添加技法,都已成為教科書等級的典範。
本曲是Ab大調,前奏就很有料,這就是前文所說的,上聲部三和絃結構的移動,也是八〇年代西洋流行音樂的特色之一。其實原來就是I級到I級的三音在貝斯上,然後半音往上接到IV級,再接到V級,兩段重複,前面只有電鋼琴跟鈸,貝斯在第二小節後才進來,兩段和聲分析是一樣的。
然而在I級AbMaj之處,因為上聲部三和絃的移動緣故,變成第一個和絃是AbMaj9,再移動去Ab;IV級DbMaj7則是彈成Eb/Db(對的,第一小節跟第二小節前頭的和絃按法根本未變!),正式寫起來是DbMaj13#11,接去DbMaj9,看懂了嗎?所以鍵盤手就常會右手維持不動或一樣的動作,然後左手低音或貝斯聲部改變,這就是Gospel很常出現的技法。
Dbadd9跟DbMaj9的差別,就在於沒有七音,而add9會豐富大和絃的聲音,在流行音樂中非常常用到哦!
第四小節與第八小節的Db/Eb,在「用Upper Structure的概念正確詮釋Michael Jackson的《I Just Can't Stop Lovin' You》一曲,得到正確的聲音」、其他採譜分析及「和聲篇」一書中都有提到過,就是Eb9sus4的“速記快得法” - Db-F-Ab就是Eb7的b7-9-sus4,同樣在流行音樂中很常用,學名叫「掛留和絃」。
至於第四小節的CbMaj7,我傾向不要用什麼調式互換(Modal Interchange)的想法去解釋分析,而是本來一路過來的右手Bb-Eb-G,作曲者將最高音G降低半音,使其成為Bb-Eb-Gb,然後最高音是半音下行到Db/Eb的最高音F,其他則是大二度下行,然後貝斯用了Ab大調的降3音Cb,聲音上聽起來上下聲部的進行會很突然跑去調外,卻又迅速回來的感覺,這樣的和絃在當下,就是CbMaj7接到Db/Eb,這是從鍵盤手或編曲的角度去推測的。
再來就是繼續回到“華麗和絃按法”的技術部份,其實整曲中幾個關鍵點,我用譜例解釋如下就很清楚:
第二個DbMaj13#11...不要看到一長串就害怕啦!13音Bb是在Ab大調調性內,#11音G也是在Ab大調調性內,IV級大和絃的延伸音(Tensions)就是這樣,而你可以用Eb/Db來想,再轉位,而有時候鍵盤手會補個“消失”的3音,目的就是跟前面一個和絃一樣,用3音F“撞”9音Eb,更豐富的聲響就會產生出來,這就是Voicing的原理。
第三個和絃Eb9sus4前段已經講過,流行音樂鍵盤手常想成Db/Eb,然後一樣有三種轉位可選,而這裡因為沒有3音能撞(因為是掛留4音sus4),所以有時鍵盤手會加個1音讓降7音與9音三個音“撞”在一起,彈彈看就知道好不好聽囉!
副歌前(Pre-Chorus)的Dbm9,其實也可想成Abm/Db,Abm的1-b3-5就是Dbm7的5-b7-9。同樣因為這樣會沒有3音, 所以鍵盤手一樣補個b3音Fb,來跟9音Eb“撞”。
這樣解釋,了解了這種和絃按法的道理了嗎?
和聲上,主歌(Verse)就是IMaj - V7/VI - VIm7,然後V7/IV7前面加上它的相關IIm7,再接去IVMaj,然後IIIm7 - VIm7 - IIm7 - V7sus4,這在「和聲篇」中有詳盡的解說,可以回頭去複習。主歌第二段四小節跟第一段一模一樣,唯一的變化是間奏後第二次主歌的第二段,後段會說明。
而V7/VI通常會包含b9跟b13,原因很簡單,就是六級副屬和絃的延伸音依然在Ab大調調性內而已。V7/IV則是加9音,它的相關IIm7也是加9音,都是因為在調性內。
副歌前的Dbm9(IVm)去AbMaj9(I),就是標準Sub-Dominant Minor(SDM)的解決法,第三小節則從Dbm9接到調性內的V7sus4,也就是Eb9sus4...是的,你可以想成前段提到的Db/Eb。橋段還有一個大特色,就是貝斯有一段特別編寫的切分句型,我已經採譜在譜例裡頭了!
副歌(Chorus)則是從VIm7開始,接到IIm7,然後是V級接到I級,其實就是很標準的《All The Things You Are》、《Fly Me To The Moon》兩曲前四小節“巴洛克”和絃進行,詳見「和聲篇」中鍛鍊「爵士耳」的篇章。
只是David Foster在這裡將V級用轉位代替,造成一種懸浮的效果,而Db/Ab接到Ab是上面三和絃動下面貝斯不動,Ab接到Cm7是上面三和絃不動下面貝斯動,然後再加上切分節奏句型,接到IV級DbMaj9去,好細緻的作曲編曲法呀!
副歌第四小節原來只有C7b9(V7/VI)要接去Fm7,但這裡的特色就是在前面“加裝”了一個Gm7而不是Gm7b5,就造成了Gm7的5音D跑到調外,但是因為II-V的緣故又讓這股離心力瞬間拉回來,所以你會聽到很棒的Voice Leading(D-Db-C,從Gm7 - C7b9 - Fm7)。
副歌第二段,也就是第五小節跟第八小節,其實跟第一段一樣,只是在切分節奏音型的第二個,加上了一個順階調性內的Eb而已,其餘大致相同,要一直到第八小節接第九小節時,原本C7b9b13是V7/VI要接去VIm和絃Fm7,改用IVMaj9和絃接到V7sus4。V7/VI跟V7/IV可以互換的道理,我解釋在「Miles Davis, Hank Mobley, Wynton Kelly與John Coltrane之《Someday My Prince Will Come》採譜分析」,在此先節省篇幅。
間奏(吉他solo的Interlude)就是IVm7 - bVII7sus接到IMaj的SDM標準聲響,Dbm7/Gb其實一樣也是Gb9sus4,自己分析一下就知道囉!然後第四小節到第五小節就是順階和絃的IIIm7 - VIm7 - IIm7 - IIIm7 - IVMaj - V7sus4,強化調性的編寫法。
Coda尾奏是VIm7 - IIm7 - V7sus4 - VIm7 - IIm7 - IIIm7 - VIm7,一樣強化調性,只是這段聽起來好像在關係小調裡了,Ab大調的關係小調是F小調,曲子最後也結束在Fm7,加上Bbm7/Eb等於是“假終止”到Fm7,其實以音樂上的功能上來說,就是Vamp(曲尾和絃反覆)而已。
可以跟著完整曲式段落,再聽一次囉!接下來,我就要討論此曲還有一個很大的學習重點啦!
八〇年代的西洋流行音樂(也影響了日本流行音樂再影響華語流行音樂),真的仍然遵循著古典音樂與爵士音樂的優良傳統,不只在每一段落的旋律會更改和絃進行增加變化性,也會在和絃配置上增加更多延伸音,隨著音樂的流動,慢慢帶向高潮。
這是Chaka Khan的《Through The Fire》主歌第一段第一次,跟間奏完主歌第二段第二次的比較,除了「降二代五」(代理屬和絃)技法的增添外(爵士樂與黑人音樂非常常用),你會發現和絃配置也增加了和絃延伸音,除了和絃更“厚”之外,也讓聲部間移動更為平滑流暢。
如果你更仔細觀察從那時開始活躍至今日的流行樂藝人,譬如Stevie Wonder,或是任何跟他一樣彈得一手好鋼琴,能為自己或別人即興伴奏的,你就會發現他們在曲子「發展」時,會逐步藉由和絃配置手法,增加和絃厚度。
這就很像在電腦上(做電腦音樂、電腦編曲、修圖軟體、動畫軟體都一樣)增加「Layers」,但是是古典音樂與爵士音樂的好習慣。也告訴了我們正確學習「Voicing」的正面意義,不是靠滑鼠滑加音色,或是自動伴奏簡化就能了事的,後兩者只會讓音樂的賞味期愈來愈短,無法愈陳愈香~
(Pop music of the 80's is really like the Classical music or Jazz music arranging/orchestration - not only that they would vary the chords to make the music richer, but also add more tensions on chord voicings when the music flew then went on to the climax.
This is the example of Chaka Khan's "Through The Fire" at the first time of first verse, and second time of the second verse after the interlude, besides the use of SubV7s, the chord voicings are richer by the tensions (to create smoother voice leading) as well.
If you listen to artists who are still active since then, such as Stevie Wonder (or anyone who plays good piano to accompany themselves or others), you can hear them adding more "colors" on the piano voicings when the music "develops".
It's like adding "Layers" on the computer, by the good tradition of the "old school way".)[我原來是寫成英文,這樣可以看到原文的名詞,供讀者參考]
最後再附上幾個網路上我覺得比較好的現場版:
Chaka Khan跟Kelly Price的對唱版,兩位超級高張力女歌手的演唱非常精彩,但是我還想提供一個亮點就是貝斯手Ricky Minor,只要有他在,音樂的流動就特別不一樣!特別Groovy!另可見「James Ingram之《One Hundred Ways》採譜分析 - 節奏藍調樂Riff寫法加上高階和聲配置的經典」一文,你也能非常聽到兩位女歌手勢必感到非常“舒服”,而更有發揮囉!
Chaka Khan跟另一位同樣活躍於80年代的超級女唱將Gloria Estefan也很棒!我特別喜歡Gloria的第二部“合音”,她們這種合音不是三度,而是真的聽到和聲進行後的即席合音呢!
Chaka Khan多年後再度應邀出席作曲者與製作人David Foster的特別節目(此場音樂會有DVD - 「David Fosters & Friends: Hit Man Returns」),David Foster特別說明了他真的是為Chaka Khan量身定製的曲子,為了要表現她的超高威力音域,當然你也可以聽到整組樂隊的一流水準展演,有些現場的即席小改編也可以再抓出來,就會學到更多喲!
日本歌手佐藤竹善(Chikuzen Sato)翻唱Chaka Khan的《Through The Fire》也是我覺得很棒的版本,一台老式音色的電鋼琴自彈自唱,就把和絃與律動都表現出來了!
延伸閱讀:
如果可能的話,眼睛閉起來聽音樂吧! - 我的西洋流行音樂啓蒙David Foster
解析打造流行音樂輝煌時代的超級製作人—大衛佛斯特 (講堂講義大綱)
James Ingram之《One Hundred Ways》採譜分析 - 節奏藍調樂Riff寫法加上高階和聲配置的經典
一個降二代五 各自表述 - 爵士樂與黑樂中的表現方式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