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謝啟彬
近期也覺得做得很好的訪談式/示範式Youtube影片製作,對我來說除了含金量超高以外 - 透過樂手的示範解說、音樂賞析與相互問答 - 也很順地可以看完,得到很多知識
但是重點就是因為這主題我很熟悉,但對華文世界觀眾來說就會很陌生,而在歐美非東北亞東南亞世界等也是比較受眾會感興趣的主題
Jack Conte就是Patreon的CEO,也是Scary Pockets跟Pomplamoose的團員,他們的頻道(Professional Musicians React)都是好友樂手跟團員們的各類主題影片,真正證明了厲害的人就有人脈的道理
我自己也有訂閱一些外國音樂教育Youtuber的頻道,或是主題內容有趣我就會詳細觀賞過
不過我知道如果用中文介紹或甚至企劃拍影片的話,需要的時間就很長,沒有辦法像講英文的他們那樣
我認為跟受眾有關係,那是因為我自己也已經有底子、有經驗,也常在國際上走跳,所以我會很快理解外國音樂教育Youtuber們想要講的重點
在華文世界中,你要把你想講的音樂講得很淺顯,變成你得講很淺的東西,因為太深的東西,再怎樣都無法用綜藝的方式拍片講完
但是所謂太深的內容,其實我們都可以講得很淺顯,深入淺出循序漸進,只是一般受眾沒有辦法第一時間抓到「重點」,簡單講就是光看標題大概就觸及不到,跳過不看
所以我常會跟上課學生跟講堂學員說,其實透過網路,你大概只能「看到」幾把鑰匙,但是不是我不拍影片或是寫文章,而是老師的教學精髓,其實都是在「教學的當下」以及「教育的過程」
「引導」是需要時間的,所以最好的方式仍然是跟我們上課,不管是固定研習或是講堂講座等等,實體或線上都可以,那才是最好的場域 - 老師可以跟表演一樣努力教課,學生可以跟觀眾一樣投入情境
一問一答、快問快答、綜藝集錦......都還是只能得到浮面的“答案”,或是觀者自己認為已經找到答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