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謝啟彬
「本來是肯德基的它就變成不是肯德基了
結果人家一直在賣假的肯德基給你的時候
你就一直以為它就是真的肯德基
然後當給你真的肯德基的時候
你就會說:這不是肯德基!」
在台灣,因為很多音樂的概念或名詞,都被誤用或是演變成別的意涵,所以當你要傳授正確東西的時候,變成經常都得撥雲見霧、甚至先清創傷口才行
尤其現代社會很多人都已經習慣網路整理懶人包的概念,幾乎都是憑“自己搜尋”的第一印象得知,但是卻沒辦法對媒體來源有辯證能力,很多時候這種媒體(或自媒體)來源可能是錯誤的,或是只有部分對但部分有問題的,這也沒辦法像記者問說:「你可以簡單地講說是或不是?有或沒有?就好」就可以的
如果你又想速成得到答案,又不去思考或吸收反芻你得到答案的正確性時,自然遇到錯誤資訊的狀況或持續維持迷思的狀況還是會比較多
所以教育這種東西,感覺上好像一直在「逆風向」,但是我們很像教大氣科學的老師,總是有各種氣候狀況,你可以偵測、追蹤、預警、研究,甚至更通盤了解天氣變化的各種因素,譬如從大陸地區形成的沙塵暴,會影響台灣全島的空氣品質,甚至影響許多人的過敏症狀之類的
正確的觀念,經常會被積非成是壓在下頭;流行與風向,甚至名利雙收,很多時候跟東西好不好、甚至正不正確無關,在商業利益與行銷導向的世界,還是會比較“西瓜偎大邊”或“蛋塔效應”,但我不是要鼓勵大家悲觀或是擺爛,我們自己在教育上還是希望能提供正確的觀念為要,而學生、聽眾或讀者,也要建構辯證能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