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謝啟彬
該怎麼分辨Em跟C/E的聲音?該怎麼聽出Am跟F/A的差別?
這就是你該跟老師上課的理由,因為用文字或譜例解析很簡單,但是要用耳朵聽出來卻變得很難
因為和絃是流動的,你想聽出來的和絃前面有一個和絃,後面還有一個和絃,要辨識和絃得“瞻前顧後”,這是你原來就算有接受過古典音樂訓練,也是沒教過的
而且C/E或F/A都有一個很特殊的聲響,如果聽熟了就會知道跟Em或Am雖然很像,可是真的不一樣,90%的人其實都是用眼睛看到和絃記號說不一樣,而不是真的用耳朵聽出不一樣
眼睛(視覺)接受資訊可以在腦海中記憶下來,耳朵(聽覺)當然也可以,但是我看到的問題總是過與不及,不是變成紙上談兵講樂理,就是變成感覺派,憑感覺“賭”聽不聽得出來
所以說感覺也是要培養的,你真的認為你跟和絃之間是一見鍾情,並一時之間天雷勾動地火的關係嗎?就算是也是要進一步認識了解對方吧?難道要演電影那樣單戀一個人多年維持朦朧美才是美?
Youtube時代來臨之後,聽覺的培養真的是不進反退 - 不是退化,而是沒有進步何來退步? - 你用看影片的或是看譜例就以為聽見了,其實真的沒有,你只是看到而已,但是網路會騙你讓你以為你會了,按讚就會了
「聽久了就聽得出來了」其實是一句空泛的廢話,跟「你要多聽大師的演奏就會明白」差不多,問題總是在於就是聽不出來,就是不明白,這種勉勵比較像是一種客套話,沒有實質上的幫助,對於增強你的音樂能力而言
我最近跟學生講了一個比喻:跟音樂老師上課其實跟學打籃球一樣,教練或前輩在教你投籃的動作,你要仔細觀察之後重複動作與反覆動作,並讓他們修正,而不是在旁邊一直抄筆記寫「這裡要記得左腳踩出去之後右手也要跟著轉70度然後球抓六分滿...」,甚至寫著ㄊㄜㄡ投ㄌㄜㄢ籃......只是把那個名詞記住而已
學生們都笑了,但是藝能科目的學習不是一般人想像的讀書考試或獲取知識那樣,舉這些例子看似很荒謬,但是連很多科班出身的音樂人也會有這樣的學習迷思出現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