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謝啟彬
法國作曲家德布西(Claude Debussy)非常喜歡他那個時代的爵士樂,也就是Ragtime(散拍音樂、雷格),嚴格說來,Ragtime只是爵士樂的前身,Rag的意思就是「扭一下」「耍一下」的意思,改變了旋律的節奏,歐洲的概念說是「切分」(Syncopation),但其實以黑人音樂的DNA來切入,是因為他們想成「3-3-2」的感覺,詳見「美洲音樂同時具備非洲音樂與歐洲音樂的DNA - 學習Groove時的最重要概念在於奇數感的培養(或還原) (影片)」
換句話說只是先改變旋律的節奏韻律,比較像是「變奏」的概念,但還沒有真正到達即興的地步,而且也沒有Swing的元素,算是非洲音樂DNA在歐洲音樂裡頭的“蠢蠢欲動”濫觴
德布西知名的Ragtime音樂風格作品,有時候會叫做「Cakewalk」,譬如最有名的《黑娃娃的步態舞》(Golliwogg's Cakewalk),為何會有兩種名稱?很簡單,Ragtime是音樂名詞,Cakewalk是一種發展於美國黑人的社交舞步,當跳Cakewalk時的音樂就是Ragtime,跟跳Jitterbug(台灣俗稱“吉魯巴”)的音樂就是Swing一樣概念
另一首很有名的就是《小黑人》(The Little Negro),一開頭也是Ragtime風格,但古典音樂的世界跟Groove音樂的世界不太一樣,後面都會隨著作曲家的樂思發展開來,而Groove音樂的樂手就在同樣的節奏律動與和絃格式中「即席作曲」,簡稱即興
Ragtime其實也是所謂的John Philip Sousa進行曲的「鋼琴版」,所以和絃的運用上,軍樂與蘇沙進行曲的影響也滲入了爵士樂的發展中,蘇沙為管樂所寫的旋律線條,以及當時十九世紀的「沙龍音樂」(譬如約翰史特勞斯父子等)之和絃架構與旋律線條,都是爵士樂開始發展的元素
加上了非洲黑人的獨特節奏感,「非歐融合」,才會讓爵士樂在北美洲大陸南方誕生,此部分也可以參考謝啟彬老師的「旋律篇」之「第10篇 莫札特與貝多芬一起Jam Jazz —用古典音樂與軍樂練半音」
張凱雅在「記憶漫遊」專輯中改編的《小黑人》重新命名為《35353》,取旋律的簡譜之意,錄製的版本不再是Ragtime,而是所謂的Swing風格,或是五〇年代以後的「Straightahead」風格(加上了Bebop風格發展出來的影響與小編制爵士樂團合奏的技巧)
順道一提:Ragtime跟Stride還是有點不同,雖然後者也是前者的技法一種,但發展到後頭Stride就比較複雜一點,左手低音與和絃跨的音程更大,手指運用也更花俏,所以才會翻譯為「跨步鋼琴(技法)」,美國早期的默片也是由這樣音樂風格的鋼琴手現場演奏,也延伸到雜耍音樂與舞蹈音樂等
爵士鋼琴家Dick Hyman示範兩者技法的差異(請注意本片音量特別大,小心耳朵)
以下是啟彬老師製作過的影片兩部,如果還是抓不到那個感覺,歡迎來跟啟彬與凱雅上課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