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部專題報導「Salsa為何從Afro-Cuban被叫成Salsa?」的波多黎各裔美國人在紐約音樂家紀錄片

文 / 謝啟彬


我是一個很愛看音樂與歷史紀錄片的人,在電視盛行的時代,很多英美電視台會做非常多的專題紀錄片,譬如像是英國的BBC 、美國的PBS等,現在透過YouTube可以看到很多熱心的網友或樂迷,會將這些當初側錄的影片分集放上去

藉由現場訪問以及提綱的整理,加上導演與攝影的努力,這些紀錄片看起來好像都很長,但是卻會比現在YouTube上的那種快問快答或者是懶人包似的短影音好很多,因為你可以看到比較多的前因後果

當然,我知道現代人很沒有耐性,尤其是年輕族群,不想要花這麼長的時間去理解一件事情,但是我學習的藝術形式,卻是源遠流長的,古典音樂就是需要你聽個至少10幾分鐘起跳,一首爵士樂的演奏與演唱最少也是5分鐘起跳,加上即興與互動的話就加倍


像Salsa音樂也是我喜歡的,這跟音樂上的學名Afro-Cuban音樂為什麼會不一樣?又有什麼是共通的?就是有很多文化上與族群上以及歷史上的變遷,以及在行銷上的「舊瓶裝新酒」策略

Salsa有更多居住在美國紐約波多黎各裔的音樂人與後代加入,原來的學名是非洲古巴樂,而他們政治上與意識認同上並不是古巴人,二方面也是因為原來在中美洲的音樂風格實在太多名字,所以乾脆放個「屋頂」或是「雨傘」於其上,所有的風格都是Salsa了!(很多受訪者都這樣說)

第三種就是前面講的換個新名字比較好賣的緣故,這種好賣不只是只賣唱片,而是指現場音樂會演出的宣傳,或者是宣傳藝人等等,所以在美國,大眾就認知這個叫Salsa Music了!


就跟我經常也舉到的例子,現在年輕人一直在說的Japanese City Pop,在真正發生的年代以及那個世代當中,從來沒有這個名字出現,但是新的名字一出現,就表示是新一波的商機又開始

「History of Latin Music - The Salsa Revolution」全部分成三集,我會放在官網文章上一起刊出,如果大家對這些主題有興趣,其實應該要起身行動來參加我們的爵士原力講堂,而不是只有在網路上剛好看到這篇文章然後就按個讚而已

因為我們在教學的時候,都會用全中文的講解,將原來全部是外文(且無字幕)的知識去蕪存菁,用你聽得懂的方式不但解釋給你聽,甚至還會親自演奏給你看!這才是啟彬與凱雅的強項!

這部紀錄片也著重於波多黎各移民及後代,在美國紐約開展Salsa音樂的歷史故事:


Fania唱片是當時最大的拉丁音樂廠牌,這部紀錄片也可以看到、聽到很多精彩演出與訪談:


此三段影片則是由熱愛Salsa的年輕世代,製作了介紹什麼是Salsa音樂的影片,值得一提的是他也有提到在卡斯楚“被鎖國”之後,人們對於拉丁樂的需求無法再從古巴音樂家取得,這個時候在紐約的波多黎各音樂家也就趁勢而起,“接管”了美國東岸甚至全美的拉丁音樂風潮,這也是Salsa一詞被認為是美國化拉丁音樂的說法

這種社會文化上的發展很有趣,類似的狀況發生在三〇年代的法國巴黎,請看我之前的舊文:





這部自製的「History of Salsa From Africa to New York」一樣分成三集:




這部「History of Latin Music in the USA」則將視角拉到全美國,並討論更多非拉丁美洲人、爵士樂、藍調樂、黑人音樂、搖滾樂跟拉丁音樂的交錯影響,共分四集:





註:在美國紐約出生的波多黎各後裔,有時會暱稱他們自己叫「Nuyoricans」(New York + Puerto Ricans)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