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德爾《Passacaglia》(HWV432)的和絃進行就是從巴洛克時代傳承下來最常用的之一

文 / 謝啟彬




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家韓德爾與史卡拉第的「鬥琴」,在一部英國電影「God Rot Tunbridge Wells!」中“復刻”呈現




如果你有爵士樂的訓練或素養,兩位大師就是在這組「調性內五度循環」的和絃進行上,輪流炫技,所以其實完全就是爵士樂即興的精神 - 「在反覆的和絃進行段落上即席創造出新旋律」

其實《Passacaglia》(HWV432)此曲也是很好的技巧與音階、樂句練習曲,先把手指練熟、音練準之後,就可以用節奏律動來變化啦!這就是爵士類、即興類、Groove類音樂跟古典樂最大的差別,古典樂手因為要處理太多音,所以對於空間與節奏的運用,就需要「專科教師」來啟發與訓練


除了3:02起有更動和絃之外,其餘前三分鐘就是Jazz Standard如《Fly Me To The Moon》與《All The Things You Are》基本的和絃進行架構

所以我總是無法理解,如果是調性內的和絃進行,那為何還要以為第一個和絃用Aeolian音階、第二個和絃用Dorian音階、第三個和絃用Mixolydian音階、第四個和絃用Ionian音階...它們不就都在調性內嗎?不是用了這些Chord Scales就表示會比較爵士


尤其爵士樂又加上了節奏上的要素與更多半音轉折的要素,但是至少大家現在可以了解,古典音樂家是「慢慢喪失了即興的能力」的

可參考旋律篇之「第10篇 莫札特與貝多芬一起Jam Jazz —用古典音樂與軍樂練半音」與和聲篇之「第7篇  鍛鍊「爵士耳」—如何聽到不同音樂之間的相同和絃進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