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樂中從管樂器發展出的「打音」(Mordant)、「甩一下抖一下」(Trill)的即興技巧 - 所謂的裝飾音是為了要加強音的重量

文 / 謝啟彬



做這個練習的用意,不是要詮釋樂譜上的記載,說實在的,古典音樂的時代就是因為沒有錄音記載,所以就是在後代出現的各家各派「詮釋」,有各種不同的詮釋主張,這也是今日的古典音樂學習與欣賞,最著重的重點

但是我喜歡從大歷史的角度來看,譬如巴哈的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我們以前主修小提琴要學習演奏時,經常都要大角度跨絃演奏大琶音與類似和絃的音群,但我很慶幸我當時的主修老師是比利時人,他就跟我們說因為巴洛克時代的小提琴與弓跟今天長不一樣(發展至今日這樣是因為要讓張力變強音量變大)


幾十年來我就覺得我的老師講的非常有道理且合理,甚至後來我到比利時學爵士樂時,學校裡頭也有巴洛克音樂系,我認識的好友也在世界知名的樂器博物館工作,藉由「古樂器」演奏「古音樂」,一切就可以解釋

所以這些不是為了要樂理考試用的,自然也沒有必要把「所有的裝飾音演奏記號」都列出來,一樣大家要具備大歷史的觀念,就是人類終究是人類,你要記錄演奏出來的音樂,很多音符重複寫也是會煩的,所以才會有這麼多記號跑出來,也是節省紙張甚至墨水,加上當時沒有錄音技術,所以只能用腦袋跟樂譜記載


我還想講一個重點就是:其實巴洛克時代是個即興高手的時代,每位巴洛克時代的音樂家都是根據數字低音在即興,意義上等於今日的爵士和絃記號,以及了解調性和絃的排列法則(譬如很有名的五度下行等),而爵士樂也是個即興高手的時代甚至是音樂類種,所以從人性的角度出發,很多所謂「音樂的表情」會很近似是合理的

只是因為西方古典音樂從古典時期之後慢慢發展成「樂譜最重要」,而且成為一個很強勢的教育與市場體系,所以這種比較批判思考的概念就容易被認為是「異端」,尤其在比較保守的東方,畢竟東方人學的是西方音樂,就慢慢習慣這樣的價值觀與審視音樂的方式了


回到主題,請參考我講的幾種很常見的「打音」狀態,這會對大家解讀前輩大師的即興有所幫助,倒不一定是解讀別人做的即興採譜,只是如果是我們自己,我們會紀錄得比較周全詳實就是了

而中文翻譯的部分我其實沒什麼把握,像Mordant跟Turn我知道前者會有人說波音(不是飛機公司...),後者叫轉音嗎?我也不知道?迴音?可能會被誤會成回音(Echo),而Acciaccatura是義大利文,中文好像翻譯為碎音?(Broken Notes?),另一個強倚音因為在當代音樂不會那樣記譜,我就不列出來了

因為我實在忘記中文叫什麼?漣音?震音?顫音?中文翻譯過來的字義解釋本就博大精深,而且不同學校可能教的都不一樣,跟你的老師是留學哪裡的有關係,甚至有些裝飾音的彈法或拉法或吹法,跟語言的字源有關係,譬如德文這樣講、義大利文那樣講、法文又那樣講,而不同的德國音樂家會以法語講法標示,或義大利講法標示等等,在巴洛克音樂發展的150年間,就已經各家各自表述或各有偏好


本文主題就是所謂Jazz Trill的部分,我知道Trill翻譯為顫音(Michael Jackson... :P),但是沒有那麼長,而因為爵士樂的即興句子大多以八分音符為最小單位,所以在這裡Trill跟Mordant幾乎一樣,只是因為你即興時是八分音符為底的樂句,所以就是我寫的三種可能性

在我過去做過非常多爵士小號大師的即興採譜中,我就直接以Trill來標記,因為活塞按鍵技法的關係,但是要寫成Mordant也是可以的,重點是要理解他們用這樣的方式,「讓音變重」,就會出現「甩」的重量感與拋物感,鋼琴上的所謂“裝飾音”,反而不能想鋼琴本位,而是要想成小號手的想法

譬如《Joy Spring》(Clifford Brown)與《Ceora》(Lee Morgan)的主題,兩位作曲者都是小號手,所以主題旋律就有很多這樣的樂句,也就是所謂的「Hard Bop」 Style特色之一(他們當然不是一個音一個音先寫在譜紙上再演奏出來),有學這些曲子的同學可以多從這個角度再多聆聽,揣摩那個真正的“爵士轉音”韻味與時機


至於每行三個小節的第二與第三小節,就是記譜法與詮釋法上的差別而已,一樣,巴洛克古典音樂時代我們沒有錄音,所以只能聽錄音時代時開始出現的古典大師的錄音與現場,但是爵士樂我們是有錄音的,有專輯!有線上串流!那就是要多聽、仔細聽,不要過度執著於五線譜有沒有百分百記載正確,但是五線譜確實也能幫你抓到正確的節奏起始與結束點

詮釋上也是所謂的表情(Articulations),有的會比較慢,有的會比較快一點點之類的,甚至因為音的高低差而造成錯覺(Illusions),這都是很常見的音樂表現方式,讓音樂活起來的方式,尤其是即興類型的音樂

但是每一個學爵士樂的人最困擾的地方就在於,如果沒有人給你指點,你會抓不到重點,通常我們都是從老師、前輩、團員、合作者甚至文字資料與訪談中,得到這些提點的,而我現在這樣做,就是在提點你爵士語彙的重點之一,這是你光看書或只是當做一般賞析來聽,是學不到的


因此各位也可以知道,老師的文章寫作方式都是為了有在上課的學生思考的,“外頭的”網友自然不知道老師在講什麼,甚至以為拿到譜例練習拿到清單就會即興演奏了,哪有那麼簡單的事?

接下來就是實際音樂的部分了,我直接選擇四首知名Bebop之後到所謂Hard Bop時期,最知名的Jazz Standard四首,分別是Charlie Parker與Dizzy Gillespie合演的《Confirmation》、Clifford Brown的《Joy Spring》、Dizzy Gillespie與Charlie Parker合演的《Groovin' High》,以及Lee Morgan的《Ceora》 - 是的,所謂的「Bebop Head」(Bebop爵士樂的主題旋律)聽起來就是很像即興樂句的集成,所以直接觀察主題並進而加以運用,就會極有幫助

前面提到因為Dizzy Gillespie、Clifford Brown、Lee Morgan都是傑出的爵士小號手,而Charlie Parker更是毋庸置疑的超技爵士中音薩克斯風手,小號跟薩克斯風都是按鍵樂器,所以這樣的樂句在爵士樂中極為常見,因為這兩種樂器都是爵士樂強勢樂器,要說話說得像、說得對,就要學習管樂手的句子與講法,所謂的「Horn-like Lines」

每段前兩行是我的“還原”,也就是原來即興的想法是這樣,而“打音”(Mordant或Trill)的地方就是後兩行那樣,我自己採譜或教學生的時候會傾向完整寫下來,因為有的在正拍上,有的在反拍上,有的則是從前面連結(Tie)過來,沒有經驗的話很容易聽錯,加上光視譜而沒聽過音樂,聽到音樂時又覺得太快的話,你就無法確切演奏《Confirmation》,更遑論即興囉!



可以參考我在學生的中提琴上所做的示範,我演奏的是完整的32小節主題,其實記譜只是協力工具,到頭來就是要跟原演奏者完全同步,彷彿一起呼吸的感覺,這樣才是學會正確的爵士樂說話方式


下一首是Clifford Brown的《Joy Spring》,這也是教科書級的錄音版本,除了主題旋律之外,我也特別推薦小號手Clifford Brown的即興,以及次中音薩克斯風(Tenor Saxophone)手Harold Land的即興(實際上是Harold Land第一個即興、Clifford Brown接在後面即興),裡頭都充滿了「優質」的“爵士打音”範例哦!


忘了說,像這種技巧在吉他與貝斯等較現代的指板樂器上,又被稱為「Hammering」,尤其在加上擴大器Amp的發展後,很多時候吉他手與貝斯手經常是“一錘兩三音”,在提琴上我也會特別注意吉他手的左手Hammering與右手Picking的整合,以決定我的弓法要連弓或分弓




第三首是Dizzy Gillespie的《Groovin' High》,原來錄音版本就是跟Charlie Parker同步演奏,各位將發現我用原來的「Turn」裝飾音記號,無法完整表達他們所吹奏的,而要加上額外的註解,所以請看後兩行,我就將正確的音高與節奏寫出來了!這也是第一張譜例時會提到,不同樂手在採譜時,因為原曲速度很快,所以有時寫成十六分三連音加上一個搖擺八分音符,有時候寫成四個十六分音符的緣故,還是以實際演奏的為準來模仿為佳



所以說在“打音”前,得先學好「半音趨近」(Chromatic Approach),這樣子本體穩固了,要變化與裝飾才會有效,當然也可以練習把“打音”放置在其他音上試試。而《Groovin' High》主題旋律中還運用到了兩種爵士樂即興中常用的技巧,分別是:

「兩個相隔大二度的音為一組,每組小二度下行」(Miles Davis在《Tune Up》0:40有用過,詳見「旋律篇」一書之「半音趨近手法(Chromatic Approach)的介紹與應用」),以及「Line Cliche - 單一聲部水平半音移動手法的介紹與應用」,兩種技巧的更深入探討請參閱「啟彬老師行動教室 - 36堂課即興解密:旋律篇」第4篇與第11篇


第四首為小號手Lee Morgan的Jazz Bossa Nova名作《Ceora》,這首曲子的主題旋律,非常明確地教我們何謂爵士樂的句法?不管在節奏與和聲上,我取第8小節到第9~16小節的B段,這裡有個很明顯的長Trill,然而重點在幾個Mordant/Trill處,一聽就爵士韻味完全飄散出來了,不是嗎?



除了《Ceora》的Lee Morgan即興外,我也推薦大家聆聽與學習他在John Coltrane「Blue Train」專輯中的《Locomotion》與《Moment's Notice》兩曲中,精彩無比的小號即興,就是大量運用了那種「半壓」(Half-valve)的技法,還記得我的第二位爵士樂主修老師John Ruocco跟我說,你看那時候的Lee Morgan,真是年少氣盛、殺氣騰騰啊!他那時候站在次中音薩克斯風手John Coltrane與長號手Curtis Fuller旁,完全就是個“Real Killer”!(我老師是美國人,呵呵)



至於第一張譜例的最後一個例子「Another Kind of Jazz Trill」,其實在爵士樂傳承下來的Standard《High Society》主題旋律最尾段中就已經可以聽到,後世樂手只是加以應用而已,而各位也可以先聽聽其實是Miles Davis創作,卻被老大哥Charlie Parker掛名的《Donna Lee》,就會聽到很多節奏型態的句子加上拋擲三連音,這部分請多參考「節奏篇」相關章節,最好的方式是跟老師上課,才有辦法能夠「正音」與「引導」,不然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發的音”對不對?有沒有講錯?



其他像Clifford Brown的《Falling In Love With Love》即興,也是教科書級的範本,重點是即便你拿到別人或老師的採譜,但是你沒有嘗試去練習,或被正音,那就跟你擁有一年份的「空中英語教室」雜誌,卻從來沒有開口模仿或練習過,光聽過是不夠的喲!


網路時代,太多的教學影片都在討論「要演奏什麼音?」,但是其實音樂的重點除了前者,還有「音要怎麼演奏」?希望今天的教戰,對大家即興出更成熟、更流暢的爵士樂即興有所幫助!也希望可以在實體課程或網路課程中見到大家哦!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