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兄妹的Karen Carpenter充滿企圖心,卻慘遭唱片公司冷凍多年的個人專輯,跟打造Michael Jackson「Off The Wall」、《Rock with You》音樂高峰的幕後團隊其實高度重疊

文 / 謝啟彬


既然已經要開始講解《Rock with You》了,就把此曲的一些歷史背景再介紹得更清楚些吧!之前已經好幾篇囉!再來工作坊時就可以更專注在講音樂技法上

你知道這首Rod Temperton所創作的《Rock with You》,甚至包含同張專輯中Michael Jackson的《Off The Wall》,原來是他寫給卡本特兄妹(或稱木匠兄妹)的Karen Carpenter(凱倫卡本特)的嗎?

Carpenters原本就是以兄妹組合出道,但是他們走紅後一直有極大的盛名之累,音樂事業上的繁忙也讓他們產生一些緊張的氣氛,1979年的時候哥哥Richard Carpenter宣布因為藥物成癮症,需要休息一年,當時給了Karen一個絕佳的時機,她想要擺脫清純、抒情的形象與曲風,這並不表示他們兩人的音樂才華只有這樣,Richard是一位厲害的作曲家、鋼琴手、Karen是一位厲害的鼓手,但是世人往往只記得他們優美的歌喉

1979年Karen輾轉認識了活躍於美國東岸與紐約市的製作人Phil Ramone,這位被美譽為「東岸的Quincy Jones」的製作人資歷非常顯赫,學古典音樂出身也是錄音師出身,也擁有錄音室與豐沛人脈,在此之前他多次獲得葛萊美獎,像是Paul Simon與Billy Joel的經典專輯都是Phil Ramone製作,Karen Carpenter跟他與當時的女友、後來的妻子一拍即合,想要製作出更為成熟、大人聽的流行音樂,以及更為廣泛的風格


聽到這裡,是不是跟Michael Jackson的「Off The Wall」專輯製作理念一樣呢?MJ是一位被定型許久的天才小男孩渴望被肯定他長大了,KC是一位被定位為抒情女歌手與兄妹檔的近三十歲女性,希望能被證明她夠成熟,然而,兩者的個人專輯,卻走向截然不同的命運...

有趣的是,因為Karen先認識Phil Ramone夫妻檔,所以她的新專輯中有超過一半,是由Phil製作的歌手Billy Joel的專屬樂隊成員來參與錄製,但Phil當時也認識從英國樂團「Heatwave」出身的鍵盤手與主要作曲家Rod Temperton,他便邀請Rod為Karen量身定做,她比較想要的所謂舞曲風格,這在當時是比較新潮的風格,但是比較喜歡民謠跟搖滾的聽眾就會嫌比較像黑人音樂,或是太俗氣只是要跳舞的而已

所以《Rock with You》跟《Off the Wall》一開始是為了Karen Carpenter寫的,但沒有被採納,Karen跟Phil嘗試了很多曲子,有些有正式錄音,有些只有Demo,有些是直接被刷掉,而大概同一個時間點,Phil Ramone又把Rod Temperton推薦了給在西岸活躍的Quincy Jones(當然就是以洛杉磯為據點),這兩首曲子終究被Quincy Jones選去讓Michael Jackson唱啦!



但是同時間創作力旺盛、也極度自我要求的英國人Rod Temperton,還是交出了《Lovelines》,也是一首跟前兩首風格很像的“Post-Disco後迪斯可時代”的輕快風格“舞曲”,以及比較抒情,但是編曲比較節奏切分與和絃較為進階的《If We Try》,你可以聽到中段間奏非常好聽激昂Groovy的管樂組,將曲子氣氛帶起來,這也是他的特色之一

另外Rod也負責編曲了由Lesilie Pearl作曲的《My Body Keeps Changing My Mind》,這就跟《Rock with You》、《Off the Wall》、《Lovelines》一樣編曲與製作套路,你會聽到熟悉的鼓聲與貝斯「Bump....ba-dump」Groove,甚至不同段落的和絃與節奏變化,甚至還有掌聲、絃樂與管樂,每一段都是強烈的Rod Temperton風格,只是交給Michael Jackson或Karen Carpenter唱而已,所以如果他們交換曲目的話,詮釋起來一定很有趣!


更驚人的共同點在於:因為雖然Karen以西岸洛杉磯為據點,但基本上大半張專輯都是飛到東岸紐約,住在那邊長時間或搭機往返,因為部分的樂手在東岸,而當時Rod Temperton也開始跟Quincy Jones合作了(他受訪時曾說他其實不喜歡手上一次有兩個案子要做,但無奈當時他太紅了,美國東西岸兩大音樂製作人龍頭都搶著要),所以部分錄音就又回到西岸洛杉磯的A&M錄音室進行,在東岸則是在Phil Ramone的A & R錄音室進行,前面有說過像是Billy Joel的《Just The Way You Are》等曲,就是在那裡錄音,以及找了同樣的樂手合奏錄音

Quincy Jones就把他的音樂班底借給Rod Temperton用,所以這三首Rod Temperton為Karen Carpenter作曲編曲的曲子,跟Michael Jackson的「Off The Wall」專輯樂手陣容,有相當的重疊,譬如鍵盤手Greg Phillinganes(他在《Lovelines》一曲中也貢獻了精彩的Fender Rhodes即興)、貝斯手Louis Johnson、鼓手John Robinson、以及Michael Jackson從The Jacksons時期就重用的吉他手David Williams,所以你說編曲與錄音的品質怎能不高?而且整張專輯聽下來,很明顯就是兩組不同的樂隊(Band),東岸的比較搖滾粗獷一點,但是也很棒,西岸的就比較華麗輕快


在製作完了整張專輯之後,Karen跟Phil很滿意這張專輯,但當時Carpenters所屬的A&M唱片公司,仍然握有極大的權力可以決定要不要發行?他們滿心歡喜並興致勃勃地讓很多業界人士都聽過,大家都覺得很棒,也是“沒有哥哥的妹妹” - Karen Carpenter的精彩作品,具有象徵意義,但是唱片公司高層們一首一首聽過去,從頭到尾都是不講話且表情嚴肅,因為這跟他們這組的“人設”完全不合,太過成人、太過舞曲,甚至可以說太過黑人、太Groovy了,因此拒絕了此張專輯的發行,而且還要Karen Carpenter自己自掏腰包支付超支的製作費用

之後的故事,就是極度失望的Karen Carpenter,將重心轉向愛情,跟號稱是富商、有過一段婚姻的男人結婚,但很快又離婚了,她也罹患了厭食症,使得身體健康愈來愈差、體重減輕、肌肉流失、面容憔悴,最後於1983年因此病症引起的心臟衰竭而過世,期間Quincy Jones曾經為她仗義執言,說他很喜歡這張專輯,可以幫忙重新混音,但是這張專輯從此被束之高閣,一直要到1989年卡本特(木匠)兄妹出精選輯時,才將部分曲目精選進去,而整張專輯要一直到1996年,Karen Carpenter死後十三年才重見天日、重新正式發行


據說在Karen死前一天,她還曾打電話跟當初合作的製作人Phil Ramone,討論這張專輯,並表示沒有發行他們都很喜歡的這張個人專輯,真的很惋惜~

故事講完了,記得報名參加啟彬老師的第四次線上主題式工作坊囉!我們要教戰《Rock with You》,這樣的音樂歷史與背景常識,應該很有誠意了吧?^^ 這是可以免費看的,哈哈


再補充一些音樂人的幕後故事:爵士鋼琴家Bob James當時還是活躍於紐約的唱片編曲家與錄音室樂手,他一開始也是因為參加爵士鋼琴大賽得獎,而被Quincy Jones這位伯樂簽入自己唱片旗下發唱片的,Bob James也為Karen Carpenter這張個人專輯貢獻不少,編曲了第2、3、6、9首,都非常好聽,編曲的起承轉合起伏很大,他說自己特別編了很多爵士大樂團管樂與管絃樂團絃樂的部分,非常豐富,他想聽聽看Karen Carpenter的迷人歌聲,跟比較“爵士”、比較“現代”的編曲激盪起來會有什麼效果?結果自然是不在話下

Bob James本身也是Karen的歌迷粉絲,他說有好幾段錄音的當下,他覺得自己好像在作夢一樣「哇!我竟然在幫Karen Carpenter彈鋼琴耶...」,而因為Phil Ramone錄音室的地利之便,以及Karen Carpenter的明星風采,當時的大牌歌手與創作藝人如Billy Joel、Paul Simon、原屬Chicago樂團的Peter Cetera也都特地來探班,後兩人甚至還貢獻了自己的創作出來,甚至幫忙當男聲的第二部合音,Billy Joel還問Phil,怎沒找我彈鋼琴勒?(因為他的樂團都在裡頭錄音,他也躍躍欲試)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