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音樂教育有很多種,但在地深耕許久的我們,知道自己在做的是最有效的那種

文 / 謝啟彬


中文裡頭最奇怪的文法之一

「XXX老師很厲害,可是他沒有在教」

「ZZZ老師很有名,可是他不是很會教」

老師不等於教,更遑論教好教不好了

因為在華人文化裡頭,老師=從事音樂相關或樂隊老師,或是在一個領域久了就叫老師

可是這就跟所謂的大師班,跟定期教育差別是一樣的

大師班,大概就是分享藝術家的經驗,然後提點一些學生的盲點,兩小時見面會看完謝謝合照留念,會有好的,但不是萬靈丹

定期教育,不管是體制內或是體制外,老師反而要評量學生的吸收程度與進步幅度,甚至對最後的期末考試、音樂會或所謂成果發表負責任

然後因為學生跟老師的距離近,所以很多事情反而容易觀察到,但反過來說也比較容易被嫌囉唆而忽略

這不是只有在台灣才會這樣,在地的老師總是比較苦命一點,因為外來的和尚好像比較會念經

這也是後來我經常婉拒推薦或置入性行銷外國來的音樂家或單次活動節目的原因之一,因為十幾年來當過太多次救火隊,到後來真正給主辦單位建言時,反而被打槍或是看輕,甚至被誤會是要資源或利益

或是這次趕時間搶票房,跟你說好好好就又沒下文了,下次又再來拜託一次,只求當次任務完成即可,甚至承辦人或主管都換人,或沒有下次了......

因為沒辦法,你是在地的,又是老師


我的好朋友也是同事之一,曾榮獲兩次葛萊美獎入圍殊榮的美國長號手Alan Ferber,也跟我講過很類似的故事,其實很多在他任教的紐約大學爵士音樂系,請來的特別講座或大師班,很多「特別來賓」講的東西他們自己也都跟學生講過了

甚至專業音樂人自己都明白別的專業音樂人的底子深厚與否,好一點的在學校外頭都還有合作機緣,不然就客套客套過去而已,教學之外各自努力

當我們到海外去時,所感受的就是外國音樂家來到台灣時的那種氣氛。不過我們很自豪的是,我們很多地方都不是只被邀請一次而已喲!表示還是有東西可以給的,而不會讓參與者只是湊熱鬧 ^^

日本也很多這樣的情況,要遇到又能演出又能教學的「老師」,不太容易,但是我們很幸遇,遇到好幾位有同樣理念與態度的國際音樂家們,不過大家好像都有共同的「做苦工」經驗就是

譬如這幾天我的日本爵士鋼琴家朋友,就跟我分享了他的學生去參加一個爵士樂團大賽,表現很好卻不幸敗北,學生們很難過喪志,而他跟另一位爵士小號老師也很火大那些評審搞不清楚狀況,但因自己不是評審,也還要花時間寫長信去安慰那些學生再接再厲的故事,呵呵

古典音樂領域不說了,我年輕時也參加過很多講座、論壇、營隊,有時候會有流行音樂的知名音樂人“蒞臨”,或明星藝人“降臨”,但其實他們真的是來聊天的而已

我不覺得這樣不好,有些新鮮刺激的東西可以激勵年輕人的,但是要嚴謹起來時,就不能只是聊天分享一堂課之類的而已,雖然這通常看起來都很炫,但是經驗分享是講師的經驗,要轉化成學生自己的經驗才有意義

不過看「明星」是人類共同的傾向,看門道的不會比看熱鬧的多,所以花花綠綠的世界就會有更多花花綠綠的人更快速地來來去去找尋著花花綠綠的鈔票了!



That's what I meant when teaching all my students or blogging on the internet, the Clave is so important when you wanna play Afro-Cuban styles well, it's like knowing the basic pulse, then developing something upon it, just like swing feel in swing styles of Jazz.

Funny, though, we use the language that people familiar with to talk about this - which is Chinese or Mandarin for a long time, but somehow younger people still thought that they can only learn this by English or they need to go abroad to study in certain schools.

That's quite a contradiction, from our learning and teaching experience. If you could access all these basic information by the language you know and someone who are experienced enough to guide you, why you'd rather choose the language which you might have understanding problems at first, then make your brain running double speed?

Or, you just thought learning all these by foreign language is hipper then? BTW nothing to do with this video, I love it and the way the instructor did, but I just wonder how much student learnt from it or do they know how to approach it?



延伸閱讀:

愈厲害愈Groovy的鼓手,反而愈注重恆定律動的重要性 - 找尋3-2 Rumba Clave的蹤跡

用拉丁音樂的恆定節奏與句型律動,習慣音樂中「時間的空間感」與「空間的時間感」

Eddie Palmieri與Charlie Palmieri - Afro Cuban/Salsa音樂風格熟悉與鋼琴技法入門磚 

講同樣的東西,你確定用英文反而比較能吸收嗎?所謂的出國深造,該期待什麼都不會然後老師一步一步帶你嗎?

看完這片不用再看別片 - 一次幫你把調式概念搞清楚也明白實用的道理,不管在什麼音樂上!

你懂得行銷你邀請的爵士音樂家嗎?

關於「老師」這個稱呼的奧義 / [同場加映] 關於「哥」的由來與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