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罪人與不得罪人,帶風向與跟風向

文 / 謝啟彬


很多時候,你會看到很多人在看一件事情時
那個標準是浮動的
當然,我們都可以尊重多元價值,也尊重言論自由
不過現在我常會感覺到一種氣氛
就是那個價值觀或標準,好像沒有一致性與延續性

簡單說,好像原來也是叫好的
但卻因為這些言論或觀念,讓你聽起來不開心了
或是“惹到”了你認為是朋友或是“同一國”的人
所以風向就會改,然後吹成另一邊或是亂吹

有什麼人事物,是不能被批判的?
照理說任何人事物即便經歷了時間歲月的痕跡
還是可以拿出來檢討正的跟反的,或是不同角度
而不是說因為倫理、輩份、資歷,所以都好棒棒

那這樣不是跟原來的觀念相反了嗎?變成另一種神聖不可侵犯
跟原來希望的多元論述及尊重理解又不一樣

在網路世界中,好像除了帶風向
也會有很多跟風向的
我會以為本來是要朝南的,一瞬間變成朝北的
或是人家叫你往東你就不會往西

至於船要往哪開?沒人在意,就把看不順眼聽不順耳的先打一頓,大家開心就好

或是要嚴肅討論時,開始歪樓搞笑了
平常輕鬆愜意,突然又要嚴肅以對
「放羊的孩子」的故事大家恐怕都已忘記

你說,臉書嘛,網路嘛,哪能正經起來?
可是偏偏上至總統下至網紅,又都選擇這管道“溝通”
所以,就還是都混在一起
光要抽絲剝繭,累都累死了
問題有沒有解決?或是,至少有個方向嗎?
好像沒,大夥在乎的比較是當下的奇摩子累死嘎吧?


很多人不想得罪人(前輩、朋友、親戚、同事、同學...)
但是對於看不爽的人講的話,卻又很在意
然而時間與精力為何要花在這上頭呢?

有些事情就是因為太容易做了,所以一直做也沒差,隨便做看起來好像都好棒棒

有些事情反而是因為太難做了,所以要堅持一直做,即便一時難見曙光也要克服

而這兩種事情,在網路上是完全看不出差異的,因為網路傳播的本質就是浮光掠影表面印象而已,甚至後者看起來會比前者爛,因為前者只要浮誇即可

所以說,決戰點根本就不在網路世界,而是現實世界中,甚至可以說,離開了網路世界,很多事情根本就沒有決戰的本錢,只能虛張聲勢或持續輕浮

腳踏「實」地是很重要的 - 真實走過度過,才會留下痕跡

雖然很多事不關我事,但是論到「被批判」的經驗,我想我不會少到哪去,所以就講個幾句囉!

很多事冷靜之後想一想,或許先前的衝動或反應都沒有必要呢,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要往哪去,比較重要吧?這是對我自己說的 ^^




延伸閱讀:

講反話

講實話v.s.講幹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