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king的“國歌”在音樂上正好可以解釋黑人音樂中常用的和聲與旋律搭配套路 (影片)

Breaking的“國歌”在音樂上正好可以解釋黑人音樂中常用的和聲與旋律搭配套路


嘻哈街舞中Breakin'的“芭樂歌”《Apache》,和絃進行與旋律正好說明了我們教學生的重點:

和聲上:標準、最常用的Dorian Cadence之一Im7 - IV7,此曲中有轉幾個不同的調,一開始是Am7 - D7

旋律上:前奏的Hook(記憶點)的電風琴(Hammond B-3 Organ)樂句,就是Dorian Scale的「1 - 5 - 1 - 6 - 5 - 4 - 5」(以A小調來看就是 A - E - A - F# - E - D - E),那個特徵音6音有突顯出來,有的曲子沒有,只有五聲音階或藍調音階,或是五聲音階加一個9音,而聽起來像藍調Riff的管樂樂句「1 - b3 - b5 - 4 - b3 - 4 - b3」(以A小調來看就是A - C - Eb - D - C - D - C)就是我講的,和絃進行是上面那組,而旋律經常用五聲/藍調音階或五聲音階加大9音

這首《Apache》幾乎是跳街舞的人都知道的“國歌”之一,音樂上我們則解釋了七〇年代黑人音樂主流之一 - 也就是Funk的特徵聲響與常用技法

《Apache》原作曲者是英國吉他手Jerry Lordan,原曲聽起來很像西部電影的味道(Apache就是阿帕契,美國印第安的其中一族族名),後來他加入了The Shadows樂團巡迴,此曲也在1960年成為了大西洋兩岸年輕人非常喜愛的演奏曲,連當時的搖滾天團「投機者」(The Ventures)都有詮釋的版本


甚至很多人以為《Apache》是The Ventures的曲子,因為樂團的聲響與風格太像了,這也是我常覺得所謂曲風命名好笑甚至荒謬之處,原來是英國吉他手想要做成像老西部電影的感覺,結果因為投機者跟海灘男孩(The Beach Boys)的音樂,後來被大量用在好萊塢描述美國西岸的衝浪與海灘風光,唱片公司又發明了一個「衝浪搖滾」(Surf Rock)的「行銷名詞」出來

但那個「Tremolo」電吉他的音色其實在六〇年代很多人用過,包含知名的007 James Bond主題,在1962年「Dr. No」中就已出現,作曲者是Monty Norman與John Barry,又回到英國人身上,更好笑的是,原來在007電影中,那個電吉他是要模仿印度西塔琴(Sitar)的聲音的,甚至原曲是個被退貨而舊稿重投的作曲,請參閱此文,這就是大英帝國的餘暉吧?呵呵


1973年美國的Incredible Bongo Band重新編曲,並加上更多管樂與風琴等聲部,其實那不是一個真正的樂團,而是幫彼時1972年的電影「The Thing with Two Heads」配樂或選曲的Michael Viner,找了一群音樂家組成的任務編組(Recording Session Players)而已,但音樂很受歡迎,所以這個“樂團”後續又出了一張專輯,在隔一年的1974年原班人馬被召喚回來錄音



其實在爵士原力講堂中介紹過的日劇主題曲與配樂中,福山雅治的「破案天才伽利略」演奏曲主題曲,也是這樣的音色與風味啊!所以說為什麼學音樂也要學歷史就是這樣,不是只有教二十世紀前的古典音樂史,二十世紀後的當代音樂史也是我們擅長的呀!



[場景:啟彬與凱雅的爵士原力講堂]


爵士原力講堂大爆發 - 啟彬與凱雅帶你深入黑樂律動、流行音樂大師手法與爵士樂重中之重!你從未親身體驗過的音樂解析,在家就可增加音樂知識!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