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是古典,爵士是爵士?- 同樣的東西出現在不同的音樂風格中,產生不同名字,但經常也有關聯或脈絡

文 / 謝啟彬



他演奏的是《Hit the Road, Jack!》

古典小提琴的名曲:Vitali的夏康舞曲

在西班牙音樂中,叫做「Andalusian Cadence」(安達魯西亞和絃進行)

小調:I-bVII-bVI-V

然後也出現在許多Flamenco音樂裡頭



阿這首前面跟間奏都是一樣的和絃進行,Del Shannon的《Run Away》:



Michael Jackson的 《Smooth Criminal》裡頭,也有這樣的和絃進行存在,甚至在Afro-Cuban/Salsa音樂中也非常常見:






Ray Charles的名曲《Hit The Road, Jack》,也是一樣的進行,只不過他添加了一點藍調味,所以和絃變成Am-G-F7-E7,第三個和絃也加上了b7音。至於在作曲旋律與即興上,就大量使用A小調五聲音階/藍調音階了:



然後我們再回到那個所謂的「安達魯西雅和絃進行」,這時候你就要知道安達魯西亞是西班牙南部的一個省份,也是吉普賽的大本營,吉普賽族在西班牙的音樂,就叫「Flamenco」(佛朗明哥)音樂

 

我們再回到中世紀時在英國流傳的一首民謠《綠袖子》(Greensleeves),除了些許和絃不同外,其餘的呢?是不是一樣?

我想表達的是,沒錯,這就是樂理(Music Theory)出現的緣故,因為各有各的講法,用小調來解釋,會比較容易懂,但是不要本末倒置,變成用樂理來限制音樂的發展(雖然這經常發生)



由此又可以再度確切得知:台灣的民歌運動真的是「西體中用」(只是中文歌詞中文演唱但是音律、曲式、風格與樂器配器完全承襲自西方)的再一例證。

原因就是因為詞曲作者與演唱者學會「彈吉他」而已,不能因為是中文,就把跟西方的聯結一整個切斷或忽視。



完整版:麥可傑克森跳佛朗明哥?-我的「屬七升九和絃謎團」與再探西班牙音樂文化

這首很多好萊塢電影都會拿來用的搖滾老歌《Happy Together》,主歌也是這組和絃進行,副歌則是Mixolydian調式的旋律與和絃進行:



還是用這段話當結尾吧:

「只有樂理在不同音樂類型中,常見的形態與常用的手法,加上因應時代的演進,所產生的各類更新,及在更多種類樂器及組合上的可能性。

學習樂理
根本不是在規定你「所以這樣用是錯的?」「不能那樣用?」
而是要告訴你「啊原來可以這樣想!」「還能這樣做耶!」
好的古典音樂家深入解析樂理,會幫助他們在詮釋作品時更好(對味、個人風格)
好的爵士音樂家深入解析樂理,除了幫助詮釋作品更好以外(對味),還能加強即席創作與發展的能力(個人風格)」





“斯斯”的歷史典故還能看這篇,原曲就是石原裕次郎的《嵐を呼ぶ男》:「進擊的鼓手還沒流血之前,青春鼓王已經手受傷了 - 你我熟悉的廣告歌曲中之日本音樂元素與聊聊跟爵士樂的關聯



延伸閱讀:

樂理,就是樂理,沒有爵士樂理、古典樂理或搖滾樂理、藍調樂理...

得真正切入音樂層面來看—巴西的Bossa Nova與台灣民歌運動之異同與比較

從帶有五度貝斯下行的華語流行歌曲與古典、爵士樂曲的聯想,進一步介紹分析小調和聲(Minor Key Harmony)

小調類音階與調式之順階和絃列表(Diatonic Chords of Minor-type Scales & Modes)

德國增六、法國增六、拿坡里六和絃?- 學習樂理是為了要歸納整理與活用創作,應該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