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行動小教室] 運用BbMaj7b5/C與Bb7b5/C的Upper Structure構築出好聽的II-V-I即興樂句 - 不要什麼都從和絃根音算起,爵士樂訓練就是在教你用聰明的方法學會!

文 / 謝啟彬


這兩張譜例是之前整理給學生的,我的Upper Structures比一般爵士鋼琴手常用的還要多一點,因為主要是可以在即興時找出更多不同聲響的線條




對於和絃的運用,重點不是在於單一和絃會怎麼變化得愈來愈“複雜”,而是在於你得知道它會接去什麼和絃?所以如果只是一直探討「一個屬七和絃的所有可能」,那就容易落入混淆的狀況,因為有的屬七和絃是常解決去大和絃的,有的是解決去小和絃的,甚至有在解決去屬和絃的時候(Dom7 - Dom7),更有不同的色彩,所以「一次列表出來」反而沒有用,因為你記不住

但是譬如像今天講的這個方法,就簡單又好記:因為假設是F大調的II-V-I Gm7 - C7 - FMaj7,爵士樂或黑樂經常會在聲響上加上延伸音,但不是亂加,譬如如果我們把每個和絃都加上9音,那這樣這些延伸音還是都在調性內,也就是所謂的Diatonic Tensions,也就是Gm9 - C9 - FMaj9

而如果你在鋼琴鍵盤上練習,很快就會發現當彈Gm9時,其實你的右手或是上聲部是BbMaj7的聲音,真的,不要紙上談兵,去鋼琴鍵盤前試試就知道!那這樣的話到了C7的時候,你只要把BbMaj7的5音降半音,就可以到達最重要的3音,也就是C7的E,所以這樣子你是不是就不用什麼9音、13音都要從每個和絃的根音開始算呢?就是手指的移動而已:

Gm7 - C7 - FMaj7 = BbMaj7/G - BbMaj7b5/C - Am/FMaj7 = Gm9 - C13 - FMaj9

這也是爵士鋼琴手或真正的爵士鋼琴老師會說,只要你懂得Voicing,你就懂得即興出比較炫的句子的原因!

現在的爵士樂教育在「順序」上經常是顛倒的,像所謂的Chord Scale Theory,常會教說「當你『看』到什麼和絃時就演奏什麼音階」,譬如C7b13就演奏C Mixolydian b13音階...問題是,當你就算是看到所謂Real Book的爵士譜(Lead Sheet)時,幾乎都只是寫最簡單的C7,不具經驗的即興者沒有辦法從解決去哪裡,來判斷要“用什麼音階”,而他們的耳朵也沒有辦法馬上捕捉到鋼琴手按的是哪一種C7?尤其鋼琴手跟即興者(其他樂器或歌手)是一樣程度的學生時

這就是教學邏輯上最大的盲點,更遑論網路上的影片就用壓縮的時間比例,讓你感覺你好像已經聽到了,但其實是拍片者的熟練,讓你產生了這個盲點,或是“聾點” - 因為是聽覺上的

所以才會說大家一定要回歸實際上的操作,藉由反覆操作才能聽到和絃的進行與變化,不是什麼「速成」或「快捷記憶」或「什麼等於什麼」,像本文的示範,就是告訴你真正的爵士樂手,其實想的是「Voice Leading」(聲部變化),而非想什麼複雜的數學化學物理換算,音樂上並非是要創造出別人做不到的聲音那種“炫耀”“擊敗”的概念

所以回過頭來說如果要C9b13的聲音,解決回去FMaj7或FMaj9,其實是比較像C9#5的聲音,那就再把剛剛的BbMaj7b5的大7音再改成小7音即可,那就變成Bb7b5

Gm7 - C7 - FMaj7 = BbMaj7/G - Bb7b5/C - Am/FMaj7 - Gm9 - C9b13 - FMaj9

這張譜例就是一個練習的模式:先找出來可以銜接的琶音(Arpeggios),或是差異之所在的和絃音(琶音),而不是每個和絃都是1-3-5-7這樣練而已,熟了之後後三行就是我提供給大家的示範,這樣真的會比「一個和絃記一個音階」或「一個和絃有很多音階可以代換」要來得有效率且效果好很多哦!


前兩張譜例因為已經標明了十二個調,所以就可以在別的調上的II-V-I中也這樣練習,最好的方式就是“上機台實習”,也就是直接用正在學習的Jazz Standards練習,通常一首曲子中會有兩種以上的II-V-I,也就是解決去大和絃或屬和絃的II-V-I

很多學古典音樂的人之所以很怕「移調練習」,就是因為原來學過的曲子「音都非常多」,尤其是鋼琴曲,所以都以為是要一個音一個音硬移,或是都得寫下來移調之後檢查過對了之後再練,但其實今天提供這種方法就是一種「提綱挈領」,你會有一個比較大的原則跟對比可以遵從

這也是為何「爵士樂訓練」會讓玩音樂的人反應比較快的緣故,因為我們學什麼和絃的什麼音不是為了要考試,而是在實戰上我們已經得這樣思考,自然就會快很多囉!多聽爵士樂大師如Chet Baker、Wes Montgomery等人的即興,就會聽到愈來愈多這種方法的實踐,所謂的「Voice Leading」得很好的即興樂手,有時候有的人會形容那是比較「Lyrical」的想法,就是「輕鬆貫穿複雜和絃進行」的能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