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只要聲音好、音準不錯、能跟上格式,就可以不用像樂手一樣熟悉和絃、知道樂理了嗎? - 十個馬上就能舉出來的正面功用、情境與角色

文 / 謝啟彬


正面思維的人聲學生,自己也是歌唱老師陳琬蓉的分享:

「我在教阿卡中級班的時候都會帶他們練習聽力,分辨出大小和弦然後試著把音都唱出來,不需要知道實際音高(絕對音名),但要唱出根音、三音、五音的音高,歌曲裡面也會提醒和弦走向,尤其是Bass ,整首歌背譜完應該記得全部和弦進行了,那些學生也是從初級上來的

唱的時候可能不一定會一直想著是什麼和弦,但是一方面聽力增強可以聽到chord 就唱出裡面有的音,一方面也會比較注意和弦裡面有調性外音的地方,特別去把他唱出來

如果音準OK,也沒有想即興跟其他樂手溝通的話,那可能就沒什麼動力,可能聽力還沒辦法跟得上

人聲爵士就是很需要聽力…我感覺基本上這兩個能力是相輔相成」


其實當有本身是歌手的學生問我,歌手要不要知道和絃時,我隨便一舉就可以舉出十種不同的情境與角色,譬如:

1. 你要唱阿卡貝拉(無伴奏人聲重唱)時

2. 你要編阿卡貝拉(無伴奏人聲重唱)時

3. 你要爵士即興時(這就真的有點怪,感覺原來發問的學生覺得所謂的人聲即興是那些咻比嘟嘩的聲音?但不知道那些都跟和聲與節奏有關)

4. 你要跟別的樂手合作溝通時

5. 你要幫流行歌手編合音時

6. 你要即時幫流行歌手唱第二部或第三部以上時(之前有轉貼Geila Zilkha的演出即是這種能力的展現)


7. 你想寫歌創作時

8. 你要確定團員或學生唱得準不準時

9. 你要了解前輩歌手或團體如何表現時,不只和絃,連音程與延伸音、變化延伸音都要知道,甚至非常重要的Voice Leading

10. 你要教學時,不太可能只有教聲帶或肌肉控制、發音位置、演唱技巧而已

所以為何我總是對很厲害的日本阿卡貝拉團讚嘆不已的原因,就是他們cover的歌曲,很多時候和絃進行與和聲色彩已經是比較複雜的了,但他們的合唱重唱,連非歌手的我們都會覺得聲音很對,跟聽管樂組或鍵盤樂器的聲音一樣,然後他們是模仿樂器合奏的聲音,Groove也是正確的

所謂的進階、複雜,其實是無數初階、基本能力的組合而已


上面是美國團,這是菲律賓團,菲律賓團的女聲那樣唱就是「靈魂唱腔」- 歌詞不變旋律變,這可不能只有知道調性而已,而是要熟悉和絃進行的走向,譬如裡頭有SDM和絃、有副屬和絃的V7#9b13/II...這如果只知道F大調是不夠的


啟彬與凱雅的好朋友 - 日本以色列混血爵士女歌手Geila Zilka,跟朋友們詮釋這首「東京愛情故事」主題曲,更為Groovy,更R&B哦!跟原來的Rock Feel不大相同了,聽聽看吧!


日本的爵士歌手好友Geila Zilkha 2017在廣播電台現場節目,與樂手歌手們詮釋Stevie Wonder的《Overjoyed》,真的很棒!

這也是我跟凱雅老師一直不斷強調的:合音不能只是合三度音,遇到和絃變化多的歌曲(尤其是R&B_Soul、Jazz、Bossa Nova等),歌手們也要熟知和絃進行與變化,以及調性與五聲/藍調的運用方法

三度合音只能用在非常Diatonic的音樂如民謠、華語流行或十九世紀以前的古典音樂上


很多學生在以前學習和絃的時候,只有學到初步的,並沒有學到調性內順階和絃

所以停留在大和絃就唱Do-Mi-Sol-Si(1-3-5-7),小和絃就唱La-Do-Mi-Sol(6-1-3-5),屬和絃就唱Sol-Si-Re-Fa(5-7-2-4)的初階理解中

為什麼要再進階的原因?就是因為一首曲子裡面會有不同的大和絃小和絃屬和絃,如果照原來初階的認知,一首曲子裡面會有好幾個Do好幾個Mi…,你就很快亂掉了,無法進步

而因為一般人學樂器或唱歌,沒有學到和絃進行,就一直把前述的大小和絃認知為大小調,所以當想要往下再精進時,如果沒有擺脫掉原來的認知,就會一下子以為自己是首調、一下子以為自己是簡譜、一下子覺得自己耳朵不好、一下子覺得自己樂理不好⋯但都還是沒有解決問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