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當代音樂,我們是用這樣的態度與角度來教學的 - 以韓國歌手IU的《Good Day》為例,說明流行音樂要深入學得好,一定得逆流回溯到美洲、歐洲與非洲音樂文化

文 / 謝啟彬


啟彬老師最近某班要開始教的歌,我們不教要怎樣才能唱那麼高還愈唱愈高,而是會教你那就是E - E#dim7 - F#m7,IU她唱跟貝斯一樣的音但是在高音部,和聲上就是A大調的V - #Vdim7 - VIm7,那個#Vdim7就是V7b9/VI,VIm的副屬和絃“砍根音”形成半音上行喔!我們教樂理與和聲都是實際上與作曲、即興、編曲緊密結合的,歡迎報名參與!

也就是說E#dim7 = C#7b9/E#去F#m7

這在爵士樂與黑樂中非常常見,對貝斯的走向與即興的選音幫助極大,不要直接就“冠”一個代理和弦的專有名詞上去,而覺得樂理好難,老師都是這樣細心教學的


至於IU的這首《Good day》 (좋은 날),Bass Groove又是從哪首西洋流行音樂的經典中取材並加以活用的呢?就我自己所聽過的,這種振奮人心、愉快地、跳躍的Bass Groove,我第一首想到的是Janet Jackson的《Together Again》,不寫五線譜的話,我會這樣表示「第一拍第二拍是單音,所以會有兩個單音,然後第三拍第四拍是所謂16分音符的Tresillo - 也就是3-3-2」


而因為這個Bass Groove的前兩拍跟Village People的《YMCA》主歌的Bass Groove是一樣的,所以你在《Good Day》中也可以聽到貝斯手有時候會走後者的Pattern,但主要還是以《Together Again》的Bass Groove為主。為什麼學律動類型音樂,理解Bass Groove跟整體音樂的Groove很重要?這就要回到美洲音樂的特色,從前面「Tresillo」非洲音樂節奏律動傳承下來,你一聽就會想跳舞


古典音樂的師生,可以聽George Gershwin的許多作品,他的作品不是爵士樂,但是有很多拉丁與爵士與藍調的影響,這種Groove是原來古典(鋼琴與管弦樂器與聲樂等)音樂的起源地 - 歐洲沒有的,很明顯就可以比較出來,甚至中南美洲“一路向南” - 從古巴、千里達、巴西、阿根廷的音樂中,都有這樣的DNA存在




所以回到IU的《Good Day》,其實這個Bass Groove就是Afro-Cuban的2-3 Clave之十六音符版本,「旋律與和聲會隨著節奏律動的心跳或脈搏分句或加重音」(請慢慢讀,用中文有時候不好理解,但我已經表明得很清楚),所以你聽起來會覺得愉悅、會覺得心情好、想跟著音樂扭動,其實跟IU唱多高沒有關係,如果要比高的話那莫札特歌劇《魔笛》裡的夜后唱更高啊!


啟彬老師跟凱雅老師教音樂的時候,是這樣教,也教這些東西,不是教你欣賞而已,也不是一個曲風就丟一個“懶人包”應付交代一下(這經常會產生偏誤,反而愈理解愈歪),而是要你從一樣人類的角度來切入,藉由實際動作上的操作來理解音樂的節奏性、和聲性與旋律性,而非光從文獻與聽覺,這時候不管你是史卡拉第或是黑色安息日、約翰科川或是皮亞佐拉、山下達郎或防彈少年團...音樂就真的可以被參透,找到共同點,進而可以完整學習


這也是我看歐美日韓不少音樂頻道會做這樣的「整合式」「融會貫通」式講解,而啟彬與凱雅二十幾年來一直是這樣教,因為在華人世界很多時候是因為身份認同甚至是分眾而聽,這種主題做成網路影片實在不敷成本,瀏覽率會很差(其實我們也製作過很多了),還是盡力地來引導與鼓勵大家來定期上課,就可以步上這樣學音樂的軌道囉!


不只BPM,還要聽得懂Bass Groove!我跟現在在學DJ接歌的兒子也是這樣說



IU專屬樂團的鼓手在工作坊中示範他精彩的Groove,放鬆、穩定、漂亮,我真心建議要學好非古典音樂,各位一定要多學習鼓手的概念與觀察鼓手!


另一個韓團Apink的專屬鼓手權俊勇(Quak Junyong)從鼓手視角對《Mr. Chu》的演奏,一首流行歌曲要Groove得好,貝斯跟鼓就是骨骼跟肌肉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