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雙溪?內雙溪?在陽明山南麓的台北市士林區雙溪流域地理常識,以及兩條通到新北市萬里區與台北市內湖區的山路資訊分享

文 / 謝啟彬


因為幫我們整脊推拿的吳先生也很喜歡往郊外跑,抱著探險的心態帶著家人工作之餘到處走走,所以今天也跟他分享了一些兩人都走過的路,跟沒走過的路:



今天講的另兩條外雙溪到內湖的山路,第一條是一樣在至善路三段,過了溪山國小右轉過楓林橋上去,基本上遇到丁字路口右轉就會從內湖的碧山巖那邊下來,會經過白石湖吊橋、開漳聖王廟等,接碧山路到內湖路三段區域


也可以更早一點上山,一樣在至善路三段的碧溪橋右轉,這邊是接碧溪產業道路(它們的行政編號都是至善路三段150巷),然後就接回萬溪右線產業道路,後面的路跟前段一樣

根據後來查到的資料,除了右線,也有萬溪左線產業道路,上陽明山的,但聽說較窄適合騎車不適合開車,我也沒去過,經常在登山健行的山友應該會比較熟


另一條更近的劍南路 - 從外雙溪到內湖 - 就是在自強隧道還沒打通之前,從過了故宮博物院、衛理女中,至善國中後,右轉過劍南橋上山,從外雙溪爬過劍南山經過鄭成功廟、劍南蝶園、劍潭古寺下山接到北安路,就是捷運劍南站前


補充一下大家習慣講那個方向是外雙溪,但其實至善路繼續往山裡頭開叫內雙溪,雙溪是指內雙溪與菁礐溪(音同卻,又名碧溪),兩條溪與相關支流都是從陽明山上菁山(主要是平等里,古名坪頂)那邊下來的,在內雙溪橋附近匯流,所以像故宮博物院、中影文化城(現已歇業)、東吳大學這邊都是外雙溪



外雙溪的另一支流叫新安溪,兩處上游在陽明山山仔后跟燒庚寮附近,流到山下後那條位於故宮博物院左邊,現為原住民文化主題公園的溪就是了,但是現在地圖已經不標那麼細了,只知道燒庚寮這邊是新安里,也有新安路

新安溪在地圖上看幾乎夾在仰德大道與永公路中間,兩支流匯流處就會有農田、果園與村落,大致發展成今日陽明山國小、永福派出所對面進去那帶,因為我大一時租房子住在中庸一路,所以對這些路名有點模糊印象,這對外地人來說都是山路!



而外雙溪就一路流到現今北士科、兒童新樂園這邊匯入基隆河,基隆河再從社子島右側匯入淡水河出海,在此之前一樣在北士科這邊讓一樣從陽明山上經由北投、天母流下來的磺溪匯流,福國路這段上橋就是跨過磺溪的

所以萬溪產業道路的萬是指今新北市萬里區,溪是指台北市士林區的內雙溪;同理,碧溪產業道路的碧是指台北市內湖區的碧山,溪是同樣台北是士林區的內雙溪,並不是新北市的平溪區或是雙溪區,這兩區已經在陽明山的東南邊

跟之前我講南港北港的狀況一樣,必須要回到歷史沿革上去爬梳,台北的南港有對應的北港,雲林的北港有對應的南港,只是因為時代變遷加上地貌改變,舊地名可以找到很多故事


像士林芝山岩跟內湖碧山巖都是地勢比較高的地方,岩是山丘、巖是山壁或蓋在山壁上山洞內的廟宇,兩者的共通處就是都有祀奉開漳聖王的廟宇,芝山岩是惠濟宮,碧山巖是開漳聖王廟,都是供奉開漳聖王(只是後者供奉的是據稱曾顯靈為陳元光與兩位隨將的三塊大石頭),也是漳州人精神領袖的陳元光

這兩座廟共同的歷史都是在台灣清初開墾時期,成了為了躲避敵人入侵時退守之處,敵人包括盜匪與分類械鬥的泉州人,其實那時候一片混亂,盜匪可能也是泉州人,反過來也是,都會互相掠奪與爭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