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看到歐美日韓介紹流行音樂時,會出現AOR這三個英文字母,AOR是什麼意思呢?

文 / 謝啟彬


「常看到歐美日韓介紹流行音樂時,會出現AOR這三個英文字母,AOR是什麼意思呢?」

AOR是兩種形容八〇年代流行音樂的“音樂分類”之共同縮寫,第一種就是較常見的Adult Oriented Rock(台灣以前有的DJ像中廣的羅小雲就翻譯成「成人抒情搖滾」),第二種是Album Oriented Radio(播放音樂專輯的廣播節目、因為以前美國都是先發單曲小唱片)

主要是因為當時七〇年代後期開始有些美國的廣播電台DJ,會專門放這類「從錄音室中精雕細琢、編曲演奏製作企劃為了專輯而生、相當強調樂手功力、錄音混音最高品質」的音樂型態(其實沒有單一風格),兩種三個字的縮寫,其實都是在指前面引號中形容的音樂樣貌與時代風潮

有的人會說是West Coast、有的人會說是Blued-Eye Soul、有的人會說是Yacht Rock⋯⋯像我文章中寫到的Boogie是比較指形容快板的,但這些“分類”都有瞎子摸象的問題,也不為音樂人所喜愛,很多該時期的音樂家其實都不喜歡這些“分類”,但AOR的確是在City Pop這個「老歌舊時代新分類」的名詞出來前,歐美與日本常用的最大公因數介紹方式,譬如書籍,雜誌、廣播、電視...等

其餘請看之前我寫的文章中的介紹:




那麼既然要理解City Pop這時期的音樂,勢必也得對同時間1970~1990年的西洋流行音樂人事物瞭若指掌,所以才會說這主題是挖坑給自己跳,要縮小範圍變得很難,只能從較知名的曲目出發,還有一些西洋音樂的被仿效「大戶」,之後大家再自己慢慢去搜尋發掘...」

基本上,我們平常上課在教的流行音樂,或啟彬與凱雅的爵士樂官網介紹的流行音樂,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所謂AOR這個範疇的,看上面的書籍與雜誌封面就知道了,甚至像迄今還是很多人奉為寶典的Stevie Wonder都是,介紹這個字只是要解釋這個字是怎麼來的?以及在那個時代的用法與流傳到今天的異同,不是“又開創一個新戰場”云云

舉個例來說,就我的記憶中,在台灣就幾乎沒人講AOR,或用AOR形容流行音樂,日本的出版品就很多了,而這背後的樂手很多都是重疊的,美國、歐洲、日本都是一樣的狀況,有歌手演唱的就是上面講的所有名詞,但大致上就是泛指八〇年代的節奏藍調/靈魂樂,而沒有歌手演唱的,根本就一模一樣的,又被稱為Fusion或是Fusion Jazz/Jazz Fusion...等

就學習上來說其實是同一件事:萬華大致就是艋舺、淡水大致就是滬尾、清水大致就是牛罵頭...等,這種舉例或許不是完全恰當(古名vs新名),但聽音樂時的確很多人喜歡發明或跟隨一個新名詞,聽起來好像比較炫









有時候,網路時代與電腦時代的年輕人,是很難理解那個所有音樂都是由人類實際演奏、Groove是由人類創造出來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