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在同一首曲子裡,判斷Double Time與Double Time Feel呢? - 以喬治亞爵士鋼琴手Beka Gochiashvili詮釋前輩Chick Corea的《500 Miles High》現場演出為例
文 / 謝啟彬
現在經過啟彬老師的詳細解釋之後,該如何在同一首曲子裡,判斷Double Time與Double Time Feel呢?為何需要解釋得這麼清楚?因為這不是單選題的概念,而是那個意義有兩層以上,有指旋律線條的,跟整體律動的,而且是一個有機、變化的概念,中間爵士樂手們會變化
這也是爵士樂跟流行樂很大的一個不同,變化與動態極大,而且不是靠百分百事先規劃或事後再去修剪,像這位“喬治亞上原廣美” - 這樣稱呼不是要貶低Beka Gochiashvili的才華,也不是內湖金城武、古亭桂綸鎂的自嗨
純粹是因為他的成長軌跡跟上原廣美很像,都是自右學習古典樂出身,然後對爵士樂有興趣之後因緣際會之下到美國繼續深造,又因為都崇拜Chick Corea,進而因為年輕與才華而能跟Chick Corea同台演出,甚至可以說受到他的提攜
1:18鋼琴開始即興時,就是一直強調Double Time的流暢語彙,古典樂或學術名叫十六分音符音群,但在非古典音樂就會俗稱Double Time,而貝斯手一直在蠢蠢欲動,他的基本律動是八分音符的,但過門很多句子已經是十六分音符的了
只見2:41時鋼琴手用眼神給個cue,下一個Chorus的即興就繼續起飛,“固定”在貝斯鋼琴鼓三人都在熱情激昂的“高速”(Up Tempo)當中,然後繼續飛、甚至繼續做出各種飛行特技,這真的要靠三個人都很厲害且很有默契才行,要定速前進還要拉起高潮,像這時候三人的語彙說是Double Time絕對是正確的,但曲子的和聲節奏,是Double Time Feel,也就是速度加快一倍,但是和聲節奏的「寬度」不變
所以在這樣的情境下,Double Time跟Double Time Feel是同時存在的,而有時候如之前文章中所提到的,有些曲子的詮釋是只有旋律節奏Double Time,有時候是和聲節奏Double Time,所以至於Double Time Feel,就是一種對比性的講法、為了要表達或形容曲子進行速度改變時的講法
補充,全世界只有台灣跟日本,依據歐美以前的拉丁文發音翻譯原則稱之為「喬治亞共和國」,中國大陸與港澳星馬地區則因以前屬於蘇聯統治,依據俄語發音譯為「格魯吉亞共和國」,橫跨歐亞兩洲,西接黑海,整個國家的土地都在高加索山脈內,是前蘇聯歷史上知名的領導人史達林的故鄉
延伸閱讀:
雙倍速飛到500哩高空的驚奇隊長也有爵士樂版 - 從Stan Getz與Chick Corea先後兩版的《500 Miles High》錄音,解釋爵士樂即興合奏中的相對速度、律動體感詮釋手法與切換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