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好像就是一直這麼「老實」地,不管學生有無出國或希望在台出道,永遠幫他們想太多

文 / 謝啟彬


請先閱讀:編曲課的挑戰 - 在以色列學爵士樂的學生林依穎心得分享

翻到昔日學生依穎標註我們的網誌,她是我們在以色列學爵士樂的學生之一(目前應該是唯一了?因為我不知道還有什麼變化 XD)

我必須老實說,極少,極少,極少有學生,願意誠實地去面對他或她在學習上所遭遇到的困難與挑戰,甚至看待自己真正的能力所及,或是抱持絕對的決心

尤其是所謂出國學習的,就我接觸到的,幾乎因為後來回來都升級成“老師”了,也很少會去分享當初在學習時遇到的難題甚至障礙 - 是的,我說的是自己的難題與障礙,而不是哪裡多炫多棒同學多厲害之類的




所以後面的人接觸到的,其實很多時候可能是美化過的回憶錄經驗談,而不是發自內心的「遇到障礙時該如何克服」那個掙扎與過程,以及如何該真正做好準備與衝破難關這個過程

而我們好像就是一直這麼「老實」地,不管學生有無出國或希望在台出道,永遠幫他們想太多,因為我們自己是經過這樣掙扎而“存活”下來的例子

會珍惜的學生,不多,因為一直講這些會讓有些人覺得矯情,但是我們也會去感謝曾經指引我們方向的師長,或是對親朋好友的雪中送炭永遠感恩在心,這是做人的基本

看到依穎這篇,我很高興,也持續地祝福她;我不是基督徒,但是我仍然感到很喜樂也希望她能得到更多



我還是會記得2012年,帶著包含依穎等一群學生,我們第二度前往以色列巡演與學術交流時,有一天的清晨天還未亮,因為前晚從海法演完就一路被飆車載到特拉維夫入住旅館,所以大件行李都是臨時集中在女學生們的房間

我們在所有學生因時差與旅途奔波還熟睡時,就必須起來趕赴凱雅跟以色列知名低音大提琴家與藝術學院院長的錄音室錄音(前一晚我們也還有演出),所以先跟依穎約好會先跟她拿大件行李取出必需物品

我很清晰地記得那個場景:

天還未亮,但是微微的有晨光開始滲入旅館走廊,在一片昏暗與忙亂中,穿著拖鞋、睡衣、一頭亂髮帶著眼鏡的依穎,突然開口跟我說:

「老師,你們今天可以幫我跟院長問問看,我可以來考他們的爵士音樂系碩士班嗎?」

我們問了,她做到了,這是她的勇氣與決心,我們只是順水推舟,但是如果沒有萬里迢迢去到以色列當地,也無法觸發這段依穎的人生下一樂章吧?

希望這不是我的自作多情,兩個老師都會記得很多人不想記得,或是細小到大家以為忘記的事呀~呵呵

希望很快再見面,或願意與我們見面,依穎~


P.S. 我記得後來依穎出國我們還去機場歡送嘛?^^





延伸閱讀:

編曲課的挑戰 - 在以色列學爵士樂的學生林依穎心得分享

不只是超過百封的Email往來而已 - 我們的「國際接軌」成果背後

想念在以色列結識的低音大提琴好友們,也欣賞他們的態度與音樂

從增廣見聞與增加經歷到當保姆與導遊 - 關於帶台灣學子海外交流這件事

想學就不要怕麻煩,想變好就不要自欺欺人-對比不同的學習環境找出同樣的硬道理

一般人很難想像我們扮演角色的多元性,因為這原本不存在,所以需要格外努力,不但要本地紮根,還要與世界連結

傻蛋不是超人,覺得太硬是因為一直以來太軟,我們需要更多跟我們一樣的熱情與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