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音感?相對音感?固定調?首調? - 先談談常見的謬誤

文/謝啟彬



什麼叫相對音感?

讓啟彬老師為你解釋:

就去KTV唱歌時,key比較高唱不上去用麥克風的機關降個key,一樣可以唱,反之亦然

誰去KTV唱歌時說這首是F大調、那首是Bb小調的,下次就沒人邀了OK?

但是反過來說,如果你什麼曲子都只知道C大調,和聲分析也只記得C大調的,那也是一種恥辱呀!

古典音樂的訓練,是絕對音感與固定唱法,這沒啥問題,重點是傳統只重旋律不重和聲,或是沒有強調和絃與旋律對應關係的教育模式,變成很多人都聽不到“和絃”,其實這不只是在黑人原生音樂或爵士樂中很重要,古典音樂的教育裡頭也有老師這樣教的,唯有這樣才能瞭解音樂或前人作曲的完整面貌啊!

最可怕的,其實是把絕對v.s.相對,首調v.s.固定調 的觀念整個混用的

譬如,這是C和絃的Mi,那是Fm7的sol等,恕我直言,這根本是亂七八糟

我遇過一個較為誇張的例子(有些同學大概聽我用笑話的方式講過)就是,有個國內的老師教學生說,這個音是這和弦的Mi,下一個和弦的Mi是哪個音云云...

照這種學習法,《All the Things You Are》就變成Mimi歌(咪咪歌)囉!呵呵

所以我為何講這麼多年,不要用那種台灣通用的流行音樂作法來學音樂或學爵士,因為開頭錯了後面就改不了了呀!

正確的講法,應該是C和絃的3音,Fm7的5音才對,如果每個和絃都是Do Re Mi Fa Sol地算,那一首曲子不就一直在轉調(Modulate)?是,爵士樂的Standard有很多是中間會轉調的,但是絕不是上面那樣的狀況,很遺憾的是,我還真的聽過有“老師”唬學生說這就是爵士樂“博大精深千變萬化”的道理呀! Orz

另外怕有人不懂,《All the Things You Are》的主題旋律,每小節都落在該小節和絃的3音上,是3音,是3音,不是Mi啦!哎哎


如果你只有聽到KJ彈得好快、好流暢、好眩,或是一直一一叫,也只有聽到旋律依稀是「bLa - bRe - Sol - Do - Fa - Si - Mi...」,是那你大概聽古典音樂比較多(不代表你是學古典音樂的)

如果你聽到和絃的流動,還有聽到KJ如何依據和絃的進行、音程與級數與曲式(格式長度)去“即席創作”旋律出來,然後另外兩位樂手如何與他互動與同時前進,再加上第一行講的快、流暢、眩、還有偶爾注意到他一一叫,那恭喜你,你可以學爵士樂了!

最後,千萬不要誤會成我在批評古典音樂家,讚頌爵士音樂家,不!我是在批評不好的爵士樂老師,讚頌好的古典樂老師,瞭解嗎?


可以參考一下之前由凱雅老師採譜分析的Bill Evans其中一版:All The Things You Are - Bill Evans (收錄於「經典爵士鋼琴大師的音樂世界」一書)


人家是功能和聲學到透徹還能當教授教學生,裡頭譜例全都是巴哈貝多芬布拉姆斯華格納柴可夫斯基的和聲分析,我們卻只知道他(荀白克)有十二音列,然後理論作曲組的一直作無調性的東西,卻可能連調性、功能都掌握不好呢!



第一篇:絕對音感?相對音感?固定調?首調? - 先談談常見的謬誤

第二篇:到底是要怎麼唱、怎樣做呢? - 推算法、方便記憶、音樂生態等所造成的誤差

第三篇:有「絕對音感」真的很神嗎?用「絕對音感」作曲?別鬧了!

第四篇:你說諸葛亮很厲害,他說孔明很強;你說地瓜好吃,他說蕃薯營養 - 台灣音樂教育的「歷史共業」常讓我們卡住學不深入



延伸閱讀

你究竟身在何方?—爵士樂中常用的調性以及判斷應用

有「絕對音感」真的很神嗎?用「絕對音感」作曲?別鬧了!

用爵士經典曲(Jazz Standards)的旋律來熟悉音程聲響

鍛鍊你的「爵士耳」—如何真的聽到不同音樂之間的同樣和絃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