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謝啟彬
演奏不同的音樂風格,就是要認識正確的groove
這就是為什麼跟學古典音樂的習慣不同
學生不能總是只有學自己的樂器
還要去深入了解其他的樂器
才能掌握即興與合奏的律動。
所以我常會開玩笑跟學生說,這堂課省你二十萬
因為當你花錢飛到巴西或美國去的時候
老師跟你講的事情跟我講的是一樣的
但是一來你聽到的是外文
二來你還要花機票食宿與學費甚至翻譯
然後因為太陌生了,所以要比別人花更多的時間去習慣,成本也就相對提高了
很多人以為「音樂」都是一樣的
但其實,音樂的一樣,應該是指
態度上的平等,以及尊重需學習之處
而不是只有學一樣,就認為自己可以觸類旁通
譬如,學古典學了很久,其實還是很難跨界
或是學習模式與表現方法、場域不同
所以需要著重的點,完全不同
像我教的這個,很多人會直接認知為
啊這是世界音樂拉丁音樂才用得到
這樣就變成冷門的
而台灣除了中西古典音樂外
就只剩下「流行」(包含演藝、娛樂)
其他的音樂類型,都「只能為現在認知的流行音樂服務」
而很難創造類型音樂市場,自然
連「維繫傳統保存經典」的概念也不會存在
看看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甚至我去過的南非與馬來西亞
強調樂手才華與技術的音樂,譬如Funk、R&B、Jazz、Latin...
都至少有種「知道什麼是經典」的意識
而台灣,沒有,即便連我們都努力了很久,那個概念還是很薄弱的
所以,對的,變成錯的,錯的,變成對的
前述區域的音樂圈,在流行音樂的領域,這些我所提到的類型
都是屬於「基本功」的一部份,不管在音樂認知與外在表現上
而在台灣說要具備基本功,好像是一種多餘的嘮叨,還會被人嫌
講難聽一點,就是爛,也就擺爛,或是知道爛,但不知道是哪裡爛
原本期待學校教育可以達成的事
卻也因我們國家的教育制度陳腐保守過久
一因匱乏而開放,馬上就往短視近利的方向走去了
大家你爭我奪,求取功名利益,誰會真的認真幫下一代想?
所以,我們所學到的這些真功夫,只能繼續用「私塾」「自學」的方式來傳授了
你如果認為這是熱鬧的拉丁打擊,敲敲打打很好玩,那很好,是個起步
但是,不分打擊樂手,任何想好好演奏拉丁音樂,或是在自己創作的音樂中加入對味的拉丁元素之人,這就是該掌握的藥方了
你的音樂,借重這些扎實的薰陶,可能會變未來的流行音樂,而不是我們要如何去順應今天台灣的流行音樂
延伸閱讀:
更多自己說說
更多有關日本
更多有關巴西
更多有關教育

演奏不同的音樂風格,就是要認識正確的groove
這就是為什麼跟學古典音樂的習慣不同
學生不能總是只有學自己的樂器
還要去深入了解其他的樂器
才能掌握即興與合奏的律動。
所以我常會開玩笑跟學生說,這堂課省你二十萬
因為當你花錢飛到巴西或美國去的時候
老師跟你講的事情跟我講的是一樣的
但是一來你聽到的是外文
二來你還要花機票食宿與學費甚至翻譯
然後因為太陌生了,所以要比別人花更多的時間去習慣,成本也就相對提高了
很多人以為「音樂」都是一樣的
但其實,音樂的一樣,應該是指
態度上的平等,以及尊重需學習之處
而不是只有學一樣,就認為自己可以觸類旁通
譬如,學古典學了很久,其實還是很難跨界
或是學習模式與表現方法、場域不同
所以需要著重的點,完全不同
像我教的這個,很多人會直接認知為
啊這是世界音樂拉丁音樂才用得到
這樣就變成冷門的
而台灣除了中西古典音樂外
就只剩下「流行」(包含演藝、娛樂)
其他的音樂類型,都「只能為現在認知的流行音樂服務」
而很難創造類型音樂市場,自然
連「維繫傳統保存經典」的概念也不會存在
看看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甚至我去過的南非與馬來西亞
強調樂手才華與技術的音樂,譬如Funk、R&B、Jazz、Latin...
都至少有種「知道什麼是經典」的意識
而台灣,沒有,即便連我們都努力了很久,那個概念還是很薄弱的
所以,對的,變成錯的,錯的,變成對的
前述區域的音樂圈,在流行音樂的領域,這些我所提到的類型
都是屬於「基本功」的一部份,不管在音樂認知與外在表現上
而在台灣說要具備基本功,好像是一種多餘的嘮叨,還會被人嫌
講難聽一點,就是爛,也就擺爛,或是知道爛,但不知道是哪裡爛
原本期待學校教育可以達成的事
卻也因我們國家的教育制度陳腐保守過久
一因匱乏而開放,馬上就往短視近利的方向走去了
大家你爭我奪,求取功名利益,誰會真的認真幫下一代想?
所以,我們所學到的這些真功夫,只能繼續用「私塾」「自學」的方式來傳授了
你如果認為這是熱鬧的拉丁打擊,敲敲打打很好玩,那很好,是個起步
但是,不分打擊樂手,任何想好好演奏拉丁音樂,或是在自己創作的音樂中加入對味的拉丁元素之人,這就是該掌握的藥方了
你的音樂,借重這些扎實的薰陶,可能會變未來的流行音樂,而不是我們要如何去順應今天台灣的流行音樂
延伸閱讀:
更多自己說說
更多有關日本
更多有關巴西
更多有關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