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需要「錦上添花」,所以到頭來大家都去追求這類的光環,而不是真正的「好」了

文 / 謝啟彬


以前有個老笑話,說北洋軍閥在看西洋籃球比賽時,對大家努力搶奪一顆球感到不解,說乾脆一人發一顆不就得了?

可是這樣的事長年以來,卻一直在我們的社會發生,屢見不鮮已成常態

前幾天開車回家路上聽廣播,主持人跟來賓聊到威士忌酒的品酒法,主持人突然說:我看台灣一直有幾個廠牌都說自己是國際大展金牌獎什麼的?真的這麼厲害嗎?十年的功夫就可以打敗那些蘇格蘭百年老酒廠?

懂箇中奧妙的來賓便語帶閃爍地說,我不好意思講是哪個廠牌,這樣我很難做人,但是他們去參加的展,就是有好幾百幅金牌可以拿啊!不是選拔淘汰制的,是付費參展就通通有獎制的...

下頭的文章也提到了台灣的學校熱衷讓學生參加國際發明展,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觀點:看懂發明展的意義,台灣常得獎,大國卻沒興趣參展

所以,因為有這些「錦上添花」,媒體才會報導、成績才能加分、產品才能行銷,所以到頭來大家都去追求這類的光環,而不是真正的「好」了

台灣社會普遍認定的台灣之光有兩種:

1. 在台灣之外的環境獲得勝利,有種民族揚威的概念

2. 自己打光自己找光自己辦自己搞,有種精神勝利的概念

但真正的台灣之光,應該跟路燈一樣,一直佇立在應該的位置,指引光明,而且不能像燈塔一樣只有一座,而是要有很多支路燈才行

路燈不會風光,因為不稀奇,但是卻很重要,而且必須長長久久

這社會不缺一直舊瓶裝新酒卻不好喝的人
這社會需要持續做一件事且長期做好的人



延伸閱讀:

有名跟厲害,在台灣是兩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