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好、抓歌採譜快,一定是因為具備絕對音感的緣故嗎?我在教採譜聽力班時是以專業導向為標準,也就是盡量接近創作者實際上的編曲、作曲甚至即興思維

文 / 謝啟彬


其實大多數上課時就是在教「如何聽出來」或是「如何歸納」?我個人不覺得「絕對音感」在這裡有扮演太重要的角色,絕對音感沒有那麼神,只要你有樂器在旁邊,然後懂得「前後比較」 - 譬如「AB點比較」或「ABC點比較」,相對音感一樣可以抓好歌

老師有跟大家說過,我的抓歌標準比較高,所以最後的結果是比較職業級、專業級的,換句話說,我可能D跟DMaj7跟Dadd9跟DMaj9都會標示清楚,但其實對大多數的初級中級程度學生來說,能聽出或知道是D和絃已經很夠了,很多時候是鋼琴手/鍵盤手自己用爵士樂或是錄音室/演唱會的觀念,自己加Tension或是特定的Voicing手法上去

所以如果你問我我的「絕對音感」用在哪裡?大部分都是首先在確認調性上,或是能聽出來的和絃上,還有就是Bass音上(大部分的人不習慣聽那麼低音,這跟絕對音感其實沒關係,而是人耳的低音接收度問題)

再來就是我前面講的「AB點比較」跟「ABC點比較」上,為了這些比較我可能會重複到你想像不到的次數,絕對音感的好處是我可以同時哼出一樣音高的中間聲部或是高音或是低音聲部,但是我還是會去對鍵盤的音高以確認,尤其是同步演奏單音來確認是往上走還是往下走?

在這樣的邏輯下,相對音感跟絕對音感的差異,只在於前者會先對一下標準音高樂器而已,所以絕對音感真的沒那麼神,不是電腦同時準確處理的概念(很多人把絕對音感者神化為跟機器一樣),只是“可能”不用先對一下標準音高樂器而已,但我已經告訴你們,我也會對,也會前後反覆比較,那這樣是不是在「流程」上對你們也有幫助呢?

另外一點其實已經寫在此文中了,簡單說就是抓愈多就愈有經驗,你會慢慢認得那些和絃,跟他們經常會出現的位置,沒有一步登天的道理

所以我常說對我來說沒有芭樂歌這種講法,因為只要你以為它是芭樂歌或是所謂什麼什麼和絃進行,你有可能就會掉以輕心,所以我會檢查得很仔細,反覆檢查,有時候是一版抓完了又發現不對再修正,或以為後段跟前段一樣,結果編曲者後段有變化之類的,這很常發生

就跟醫生一樣,很多病症的前期症狀會長很像,醫生問診時不會問一句看一眼,就“斷定”是什麼?有時候甚至還要看對藥物或治療的反應才會確定,所以大家不要氣餒,真的,我常開玩笑說教採譜聽力久了,變得最厲害的就是老師本人,因為我會愈來愈厲害,希望你們也會喔!加油!

也歡迎報名參加每週二上午10:00的啟彬老師聽力採譜全線上與影片團班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