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o之《Georgy Porgy》採譜分析 - 學到非藍調曲式上的精彩「藍調和絃」

文 / 謝啟彬




經典樂團Toto的《Georgy Porgy》出自於他們1978年的首張專輯「Toto」中,Toto的成員原本都是洛杉磯最厲害的錄音室樂手,原本為許多美國流行音樂歌手製作與錄製歌曲,後來集結起來做一些他們想玩的音樂,也成為八〇年代的經典團體,自己產生出多首暢銷金曲。


我們在《Georgy Porgy》中,可以學到如何用簡單的旋律來創作,甚至副歌是從藍調、五聲音階傳統衍生出來的短樂句(Riff),但是和絃進行上則有台灣音樂人普遍陌生的創見,而這關鍵來自於充分運用了爵士樂和聲的「Voice Leading」(聲部水平移動)與「Cycle of Fifth」(五度循環),只是「上面不動下面動」,到底是怎麼做到的?我們先來看看全曲的和絃進行與曲式段落:


全曲其實是由三大段循環組成:主歌第一段、主歌第二段,以及副歌加上段落結束時節奏上的齊奏。因為是Groove類型的曲子,所以我沒有將主歌第二段(Verse 2)視為主歌前(Pre-Chorus),不過如果是因為位置上的關係,視為Pre-Chorus也是可以的。

我們可以先看一下,小調的曲子,其實經常都會將不同小調的和絃混合使用,所以先知道哪些和絃出自哪個小調,會有很大的幫助:


主歌第一段的四個和絃就是來自E自然小音階的bVIMaj7 - bVII6 - Im7(CMaj7 - D6 - Em7),其中D6一樣在音階中,是六和絃(D-F#-A-B),因為沒有b7音的屬七和絃組成音響,而Em11跟Em7的差別只是最高聲部的移動(A-G)而已,第二次的主歌第一段就成了Em11 - Em7 - Em9 - Em9,Voice Leading就是「A-G-F#-G」。

主歌第二段則是很明顯的E和聲小音階bVIMaj7 - IVm7 - V7循環(CMaj7 - Am7 - B7),至於B7b9b13也是在和聲小音階的順階裡,b9是C,b13是G,了解了嗎?然後在和絃上會做出B7b9b13 - B7的Voice Leading。


至於旋律上,主歌第一段與第二段,都是E自然小調(E-F#-G-A-B-C-D),所以說主歌第二段在和聲與旋律上,就是和聲小調與自然小調的混用。

為何沒有旋律小調的原因,其實就在於如果是E旋律小調,那個B7會是大9音跟b13音的延伸音,其他旋律小調的順階和絃也沒用上,我順便列出來供大家參考:


至於旋律上,其實就是E自然小調音階(E-F#-G-A-B-C-D)裡的音,而作曲者等於是將B音當作「軸線」,主歌第一段是下行,主歌第二段是上行,所以像D6(B是6音)、CMaj7(B是7音)、Am9(B是9音)、B7(B是根音)也是一種逆向思考,先想旋律再配上和絃。


至於副歌的和絃進行,真正的玄機來自於五聲音階(Pentatonic Scale)在上,下面則是五度循環,有種鴨子滑水的味道,先附上示範影片:



藉由譜面上的呈現,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第一個Em11的右手最上方兩個聲部,是D跟G,第二個C#7#9b13的右手最上方兩個聲部,跟前一個差大二度上行,依然是四度音程的E跟A,然後在F#7b9b13中又回到D與G,最後一個B7#9b13也留在D與G。

而D、G、E、A是不是就是E小調五聲音階(E Minor Pentatonic Scale)的b7、b3、1、4音呢?如果還要加上上方數下來第三個聲部,第一個Em11是A-D-G,再來C#7b9b13是B-E-A,再下一個F#7b9b13是A#(Bb)-D-G,最後一個B7#9b13是A-D-G,也幾乎是E小調五聲音階的三音四度和絃配置(Quartal Voicing)!


唯一的A#(Bb),就是「非洲」五聲音階轉化成「北美洲」藍調音階(Blues Scale)的藍調音(Blue Note),所以我們可以說這樣的和絃進行,是藍調和絃(Blues Chords),換句話說是由五聲音階/藍調音階衍生而來,從音階音的四度音程,往下探索根音與三七仔(Roots & Guide Tones),神奇吧?藍調的強大影響力在這裡終於被解析出來,你也就知道為何許多黑人音樂(R&B、Funk、Soul、Hip-Hop...)中,會大量運用這樣的聲音了!


很多網路上或樂譜上的採譜版本都沒有採對,可能的原因是大部分是吉他手採譜的,所以只有抓到部分的“按法”,也缺乏完整的樂理概念支撐,特別是副歌到結束的段落。

但別忘了《Georgy Porgy》是由Toto的鍵盤手David Paich寫的,當你從他的爵士樂背景切入時(他的爸爸是爵士編曲家Marty Paich,而美國的職業樂手都有爵士樂即興與正確按和絃的訓練與能力),其實抓出正確和絃與和絃配置(Voicing)就不難了!即便很多版本都省略了C#7#9b13的3音E#,但原來的和聲思維模式應是這樣。

副歌四個和絃的循環是:Em7 - C#7#9b13 - F#7b9b13 - B7#9b13

非常漂亮的聲部移動(Voice Leading),在每一個聲部中都一樣流暢,尤其在五度圈內,你要這樣看: C#7 - F#7 - B7#9b13 - Em7

而這樣的和絃進行,完美契合主唱與合音的副歌放克切分句型旋律 (E-D-E-D-E-D-E),也是在E小調五聲音階或藍調音階中。而我還觀察到一點,就是從作曲角度來看,主歌一與主歌二都很強調B音,但副歌從旋律到和絃,則幾乎都“避開”了B音(除了第二個和絃C#7的Voicing外),形成曲子前後的強烈色彩對比 - 主歌比較飄、副歌比較沉。



Toto後來的Live都有再做一些前奏的改變,以及延長即興樂手的輪流段落,大家可以先聽網路版本,以後有機會再分析。



至於在即興上,大家都會先使用五聲音階、再來是藍調音階,再來是自然小音階的思維,加上半音與更爵士的延伸音強化等,當然和絃概念的即興也是可以考量的。

同樣有很多樂團向他們致敬,我首要想推薦的是Toto的好朋友 - 也是同時代的超級鍵盤手David Garfield之兩個版本,你可以觀察到樂手們在副歌的和絃進行,是如何地跟五聲/藍調音階緊密結合,而第二段現場版貝斯手Jim Stevens的即興,則加上頗多Bebop手法與Blues手法的,很精彩:



希望接下來大家看到屬七和絃上有#9b13或b9b13等變化延伸音等,不會再那麼害怕了!而本篇採譜分析也可以讓大家了解樂理的活用性 - 先有旋律再配上“加強版”和聲,一首傑作也就這樣誕生,並讓後世效仿學習了!



延伸閱讀:

更多採譜分析

有關五聲音階與藍調的解釋,都在「啟彬老師行動教室:36堂課即興解密 - 旋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