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啟彬老師2019年力作「爵士樂文化在日本」系列講座,四場完滿達成,內有各場講座照片與詳盡補充資料

文 / 謝啟彬


第三場「爵士樂文化在日本」講座中,有位觀眾不知是第一場沒來,還是一直以來的疑問,提出了「如果因為美軍到世界各地駐防,就將爵士樂傳過去,那台灣也曾有美軍協防,越戰時也曾有美軍來台休假,那照理說台灣的爵士樂應該也會發展得很蓬勃,怎沒有呢?」

我想這是把「諸多要素」簡化成「唯一要素」,美軍駐防當然有其影響,在歐洲也是,但不是唯一要素

我的答案除了本文中此段(見下方)外,其實也有提到:

斷層的原因,在於娛樂型態的爵士樂,跟「知識份子把爵士樂當學問來聆聽,爵士樂手把爵士樂當藝術來學習」的差異,台灣缺了後者,所以後來當聽爵士樂變成了日本知識份子或中產階級的娛樂時,沒有抽絲剝繭去探討原因,自然會抓不到重點,想說怎麼聽爵士樂變成了一種日本戰後嬰兒潮世代的「娛樂」與「興趣」了?

這是我的補充 ^^

「1940~1970年之間的爵士樂音樂與流行音樂發展,因此在台灣產生斷層。如Bebop、Cool Jazz、Hard Bop,甚至Latin Jazz如結合巴西Samba的Bossa Nova,與結合古巴Afro-Cuban的Salsa等。還有Motown音樂對黑人音樂精緻化的腳步,以及黑人音樂發展出Funk與Soul等風格。

少數保存的,是從日據時代就已傳承日本學習自美國的節奏藍調(R&B; Rhythm & Blues);美軍協防台灣期間,傳入娛樂場所的Swing Big Band爵士大樂團(如老三台大樂隊即是仿夜總會舞廳的編制模式);還有六〇年代的美國流行歌曲形式如The Twist(扭扭舞)、Rock ‘N’ Roll(搖滾),帶有拉丁風味但特別適合跳舞的Mambo(曼波)、Cha Cha Cha(恰恰恰)、Rumba(倫巴)、Limbo(凌波)等。」

------



有時候要了解日本人獨特的英文簡寫法,才會懂真正的意思 XD

OB就是Old Boy,OG就是Old Girl,就是畢業生(卒業生)的意思啦!

台灣的講法就是,這是他們高中的畢業校友團(Alumni Band),兵庫縣高砂高等學校的Takasago Big Friendly Jazz Orchestra(這也有簡寫BFJO)

所以TOBG就是Takasago OB+OG的意思,哈哈

這些學長學姊很明顯已經是大學生或是出社會了,也是我在講座中講過的,都沒有去唸音樂系哦!但是仍然維持定期練習,或返鄉時約空檔練幾次然後表演

這首爵士曲目本來就比較進階,然後還要練習編曲的Big Band版,高中時練就的紀律,學長姐以身作則到畢業後喲!^^

------



聽完我的講座之後,最棒的就是可以學以致用,馬上找到知識,因為我的知識本來就來自於日常生活的觀察,以及自己的整理 ^^


-------

整理明天第三場講座的照片中 - 主要是東京的夜現場 - Jazz Pub,以及唱片行、樂譜店、樂器行...等等(照片橫跨2006~2015年)

認真地說,要推薦Jazz Pub跟誰在演出、大概會是什麼風格,我OK,但是對於台灣一般觀光客或自由行背包客來說,首先要克服的就是「日本觀眾對爵士樂聆聽習慣以及曲目、演繹形式的熟悉,以及台灣觀眾對這些的不熟悉」

譬如他們在台上演什麼曲子,假設是Jazz Standard,就會覺得全都沒聽過不熟悉,當然,更不能點歌或是像在台灣一樣邊聽演奏演唱邊聊天,還有就是爵士樂的演繹形式 - 簡單說就是玩的過程跟觀眾如何參與等等

網友提問:

「什麼時候再辦一團?我好想去」

「以前都是自費帶學生去的 - 每年東京一團、神戶一團,跟兩所學校交流

後來一家旅行社因為想開發路線,招待我們兩人去,帶路聽音樂、買唱片、逛樂器...等等,那時就沒有學校行程了,但後來我們有在網路上試圖招募一般大眾,但都沒有成行,後來我們也都沒有時間

但之前的學生行程也都額外為學生們聯繫當地的音樂家朋友表演行程,帶他們去觀摩一番,也連唱片行、樂譜店與樂器行都去見識了,很精彩

如果真要的話,可以好好開始來安排一番,啟彬明天在台北行天宮附設圖書館的講座第三場,正好要講這個」

------

香りと影 Feat. キリンジ / 冨田ラボ

富田惠一寫的曲、編的曲、和絃進行、節奏想法、單曲或專輯 製作等,都是如此地R&B/Soul,一整個吸收八〇年代前的西洋音樂風格,這真的很“厚工”,沒有爵士樂的底子,做不出來的~

最後一場會介紹,你們也就會更明白,為何啟彬與凱雅「不只教爵士樂,爵士樂也不只是你想像中的那樣」了!



謝啟彬 - 爵士樂文化在日本

2/16 從二十世紀初到二戰之後的日本爵士樂發展

2/23 真的有Swing Girls!學校社團的爵士樂教育

3/02 帶您走巷子內探索日本東京爵士夜現場

3/09 爵士樂文化對流行音樂、影視動漫的影響


第三場講座補充資料:

本地爵士樂老師的一些心得與感觸

在日本,爵士喫茶店就是爵士咖啡館

為什麼我們的流行音樂走入困境?(文字版)

從一杯冰水看日本文化

一種東西在你的生活中不存在,並不表示它就不存在 – 喜愛或想發展爵士樂,不能只認識爵士樂,需要全面補足

日本東芝曾企劃出版六十首Blue Note唱片經典樂曲六十首精選,是認識所謂Hard Bop與Straightahead曲風的好管道

天才小鼓手也需要環境中的前輩帶領才能發揮與茁壯 - 以奥平真吾為例

分享日本爵士鋼琴家蟻正行義(Yuki Arimasa)一段曾讓我寫下一篇回顧文的現場演奏

寒冷雨中的路,從沈重的感覺走來 – 2014在日本繼續爵士樂交流

第四場講座補充資料:

其實要做到有內涵是可能的,但是還是要從加強音樂掌控度著手

將老師在「流行音樂」中所教的內容與我喜歡的日本動漫音樂相對比印證

為什麼我們的綜藝節目不會有這樣的企劃?因為台灣社會對這種文化的接受度低,需要翻轉觀念

台灣常羨慕日本,但台灣卻不願真的學習日本

試著去找尋日本流行音樂製作人的底子與影響來源

我們也在講堂中介紹了日本文化對爵士樂的吸收,並表現在「坂道上的阿波羅」、「Blue Giant」、「四海兄弟」等動漫電影上喲!

為何他們聽起來“就是”在打爵士樂的?—打破成見、突破框架,才有希望

從一部日本的電影「Swing Me Again」談起

學校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環境不重要,重要的是方法 - 在日本許多職業爵士樂手也沒有出國學習

極度注重基本功的日本流行音樂工業,在系統教育與人才養成上自然重視爵士樂

流行音樂要搞好,爵士樂訓練不可少,而且要深層紮根才行

羨慕日韓流行音樂的蓬勃發展,但是你有看到重點嗎?-不是在於爵士樂本身,而是在於爵士樂的底藴已發酵許久

其實就是多了一分「厚工」 – 簡單比較一下台日流行音樂的編曲與製作模式

在多元音樂藝術的發展上,其實我們不需要趕日超韓,因為早就已經徹底落後太多了!該做的是擷取所長、找出病灶、學習態度

懷舊的電視經典影集主題曲及新版演進,還有裡頭的一些淵源及常識分享


3/02 帶您走巷子內探索日本東京爵士夜現場


































3/09 爵士樂文化對流行音樂、影視動漫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