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美國音樂家解析日本流行音樂跟爵士樂與黑樂之間的深深連結

文 / 謝啟彬



很多年來我們兩個台灣人
不斷地用大家聽得懂的語言
以及影片中西方人相對理性的角度
來告訴大家日本流行音樂
與爵士樂的深深連結

不過就是因為大家很難想像
日本流行音樂的深度
以為都是哈日族或是媒體上給的那樣

當然,台灣人對爵士樂的
不熟悉甚至是誤解
也是一個關鍵的因素

想錯了,就歪掉了,拉不回來
自然聯想不起來,更遑論分析學到東西

譬如你聽到片中美國黑人與白人對J-Pop的描述
我們都用中文不斷地在介紹與解釋著
但你聽英文的話,不但難度變高,理解也不夠

啟彬與凱雅寫有關日本流行音樂與爵士樂



同樣的樂理,如果你問我的意見,我跳開同是亞洲人的角度,會覺得日本人的商業音樂製作真的是很厲害的,為什麼呢?因為美國人跟歐洲人絕對寫不出來這樣的旋律

不是只有所謂洗腦而已哦!所謂洗腦好像有點負面意涵,正面意涵就是旋律超級流暢彷彿渾然天成,而且聽眾可以馬上朗朗上口

我已經聽過很多美國音樂人,不只一次說過,他們寫不出來這種旋律,在評論J-Pop跟J-Fusion時,同樣對樂理熟悉的我們,相當同意

所以樂理是要看你怎麼用,不是被規定要怎麼用

凱雅的老師Diederik Wissels就講過一段很有說服力的話,他說貝多芬跟舒伯特的年代不會差太遠,學習或運用的樂理也勢必差不多,但是為何今日我們會聽出貝多芬是貝多芬?舒伯特是舒伯特?

那就是看你這個「人的思想」怎麼去運用這些樂理而已,所以我們當然要很客觀地學習樂理,而且所謂「爵士樂的即興訓練」很重要,因為我們就是在學如何安排和絃,以及各種不同在不同和絃進行中“挺進”的方法





延伸閱讀:

用文字理解音樂的危險- 不只字面意義上容易誤解,還可能加深偏見

學習音樂與欣賞音樂最常因為「文字」而進入「誤區」(影片)

啟彬與凱雅寫有關日本流行音樂與爵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