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謝啟彬
因為我都是運用晚上踩腳踏車運動的時間看影片,本週比較忙,看「嘻哈演化史」(Hip-Hop Evolution)的進度較慢,但光是第二季第七第八集,焦點集中在八〇年代晚期到九〇年代的紐約嘻哈,其實就已經講到很多所謂嘻哈黃金時期的音樂與人物
在八〇年代晚期興起的所謂「Native Tongues」運動,有好幾個團體與藝人,開始跟他們的非洲裔背景做更多的連結,而就我的角度來看,其實也跟他們的父伯輩爵士樂手,在六〇年代所產生的「自覺運動」有很相似的脈絡
所以在這段時間中的所謂比較爵士、另類、實驗的Hip-Hop,像是A Tribe Called Quest,他們大量取樣的黑膠唱片,就來自六〇年代的爵士樂聲響,以廠牌來分的話大概就是很多Blue Note跟Impulse!所出的專輯,那些樂手們也都是我自己非常熟悉的,譬如Art Blakey & The Jazz Messengers、Lee Morgan、Lou Donaldson,甚至Larry Young、Sam Rivers、Andrew Hill、Pharoah Sanders...等人的作品
六〇年代時那種爵士聲響已經「沉」很多,也感覺「黑」很多,但不是你想像的那種嘻哈黑,而是非洲黑與藍調黑,所以到了八〇年代後期,那種沉黑感加上了Beat,又加上了黑膠的“炒豆聲“,就是我們很熟悉的De La Soul、The Tribe Called Quest、Jungle Brothers、Universal Zulu Nation...等等,這種聲音 = 六〇年代的爵士樂唱片音質 + 髒髒的Drum Machine音質 + 拉丁與非洲打擊樂器
這部分我們在第七堂與第八堂的大眾爵士樂欣賞講堂中會介紹蠻多的,順帶一提
講到取樣機,就會介紹到1987年出產的E-Mu的SP1200這台老機器,第七集中Large Professor當場操作示範,主持人真的是嗨爆了!因為那就是在AKAI出來前的取樣機,所以聲音很“復古” - 其實這樣講有語病,那台的聲音因為電路設計的關係,就是這種粗曠的、甚至帶有電流的聲音
我自己在九〇年代時也在玩MIDI作編曲,所以也曾擁有過E-Mu的兩台音源器Proteus 1/2,以前都不是用電腦,而那種聲音就是九〇年代流行音樂的聲音,現在一聽還是能聽出來,雖然沒玩過SP1200,但是也對這台老前輩機器致上敬意
片中很好笑的就是他們跑回去訪問A Tribe Called Quest的靈魂人物Q-Tip,他說看到Large Professor玩那台新機器,他們全部DJ們都傻眼了,因為在從前的年代如果要取樣老音樂的段落,除了用兩台唱盤的操盤技術現場相接外,最重要就是得用錄音帶轉錄一段下來,然後再用另一塊錄音帶與錄放音機錄製播放,然後再反覆同樣的程序錄下來...
所以經常到後來很多原本的樂音,都已經經由這樣的物理現象“扭曲”到變成另一種聲響了,但卻也是Hip Hop的特色聲音,跟古典樂與爵士樂的「高傳真」很不一樣
當然從Large Professor的音樂製作功力,就會跳去介紹那位超級厲害的Nas,所有人說他就好像又是一個橫空出世的Rapper創作者,沒有人想到可以這樣寫、沒有人想到可以這樣唱,所以跟之前提過的Rakim與Big Daddy Kane一樣,Nas在節奏上的切分運用與跨小節的「Flow」也很值得探索,當然他的歌詞也對仗得很棒,從A接B的創意非常跳躍卻又令人拍案叫絕
我覺得本部紀錄片還有一個非常用心的地方,就是受訪者開始回憶唱誦那些歌詞時,剪輯團隊很快地便把原版給Fade In,增加了非常大的說服力,第一就是證明這些MC的文學與音樂影響力,二方面就是跟你講說光用說唱的,這些樂迷、電台DJ、媒體記者等都還是牢牢記得,可見當時所感受到的衝擊
Nas的「Illmatic」專輯也是個里程碑,這是史上首張嘻哈專輯,同時由多組製作人製作,跟之前的”兄弟情誼“(通常MC跟DJ是童年好友或同學之類的)不太一樣。片中提到多組製作人們有種彼此競爭卻又英雄惜英雄的“張力”關係,有的人甚至聽到別人做好的東西後,又把自己的整個刪掉重做之類的
除了最前面提到的「Native Tongues」運動中,一定會提到許多女性傑出饒舌歌手與她們的作品外,譬如大家都很尊敬的Queen Latifah等,本紀錄片也特別請到了好幾位女性嘻哈歌手受訪,她們的說法都很有趣,也都非常勇敢有見識
而因為第七第八集講到的都是紐約,主要是因為當時西岸的Hip-Hop整個已經席捲全美國,感覺東岸的創作者很想要獲得應有的肯定,所以本片還提到了像是皇后區、史坦頓島上的各個團體,後者當然就不會錯過介紹人數高達九人的Wu-Tan Clan,還有他們為了想要廣播電台DJ播他們的歌,進而運用街頭混混的破門竊盜技巧,直接突破封鎖破壞兩道門,去“上節目”的傳奇經歷等等
最後也講到的The Notorious B.I.G.跟Puff Daddy的合作,這就非常地需要了解節奏藍調、靈魂樂的基礎,因為「聲名狼籍先生」原來是在街上叫賣的,所以紀錄片中剪了好多段精彩的街頭Battle競技,喜歡Funk Feel的會非常喜歡他的作品,基本上像這種慢慢發展成「Neo Soul」,一點都不令人意外,在R&B_Soul的樂風中Rap,其實也反應了「節奏藍調」原本歌詞中直接、露骨、情色、人性的本質啊!
關於這部分的音樂取樣歷史,所謂爵士樂與節奏藍調、靈魂樂的取材,自然也不會在這兩集中錯過,尤其是介紹定期舉辦的羅斯福飯店黑膠唱片拍賣會,所有DJ跟大人物全都擠在一起搶老唱片,而很多人會說他們就會開始注意樂手是誰?然後他們就會繼續去追尋這些樂手錄製的其他專輯,以搜尋素材擷取靈感
這跟爵士樂的學習與聆聽習慣真的很接近啊!片中這段的配樂,也很內行地置入了Bob James的《Nautilus》(鸚鵡螺號),這是不知道被多少人取樣運用過的經典曲,一聽到時真是令我會心一笑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