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謝啟彬
今天教課的時間與換場有改善,但是晚上還是不夠準時,回到家後還得找停車位,小朋友們因為隔天上學要考試也都睡了...明天的課繼續“優化”改進,也強力要求學生準時上下課,並提醒老師時間已到
我也跟學生們親身示範,光講一個主題,即便是樂風介紹,就已經快四十五分鐘,如果還要練習操演,那就剩十五分鐘了,而且一定會壓線超過
你以為講流行音樂風格很簡單?我又不是隨便講講的,也不是隨便給學生幾個人名或幾首就OK的那種“休閒講座”方式
我以前在實踐大學音樂系教「流行音樂」,以及銘傳大學通識中心教「西方藝術賞析」的時候(前者15年,後者10年),期末考的題目會有十五題「聽寫」,我放十五首風格殊異的音樂,都是一學期中教過的,學生們要在限定時間內將老師要求的內容寫出來,需包括:
1. 曲名(大多是英文原名,寫錯當然要扣分)
2. 演出者或創作者(個人或團體)
3. 曲風(不是單一答案,學生論述有理表示有持續上課聽有消化我就給分)
4. 任何老師上課提到這首曲子時,讓學生印象深刻可以補述之處
整學期認真上課的同學,自然會得高分過關,平常常翹課期末想來試試運氣的,當然也就以“加零”相贈...可見講樂曲風格,是不能「孤證」的
今天也更新了地下室的照明跟螢幕監看系統,週一週二在台北的空堂時間,除了短暫休息與餐飲時間外,都還是在施工,無非是希望打造更方便的教育環境,總之還要再加強
延伸閱讀:
Lo-fi Hip Hop?Neo-Soul?City Pop?New Jack Swing?......這些音樂風格到底是指什麼?還是只是一種同溫層識別的表現而已?
音樂的分類到底是怎樣 - 好的分類讓你事半功倍,不好的分類讓老師跟大家都很累
City Pop其實只是對以前東西的新叫法而已,多首實例證明,從角松敏生作品聽起
你必須要拋開對「風格」「名詞」的偏見甚至自我設限,徹底好好去學好「基本功」
我們因為喜愛音樂而分類學習,很多人是先將音樂分類再說 - Charanga音樂的經驗
流行音樂聽眾為了要突顯自己的品味,所以喜歡聽到創造新風格名詞
後?前?新?舊? - 再論音樂風格分類與一些奇怪的現象
哈密瓜有一種哈味?淡定紅茶喝了就淡定? - 有關「瞪鞋搖滾」或「數字搖滾」這些炫名詞

今天教課的時間與換場有改善,但是晚上還是不夠準時,回到家後還得找停車位,小朋友們因為隔天上學要考試也都睡了...明天的課繼續“優化”改進,也強力要求學生準時上下課,並提醒老師時間已到
我也跟學生們親身示範,光講一個主題,即便是樂風介紹,就已經快四十五分鐘,如果還要練習操演,那就剩十五分鐘了,而且一定會壓線超過
你以為講流行音樂風格很簡單?我又不是隨便講講的,也不是隨便給學生幾個人名或幾首就OK的那種“休閒講座”方式
我以前在實踐大學音樂系教「流行音樂」,以及銘傳大學通識中心教「西方藝術賞析」的時候(前者15年,後者10年),期末考的題目會有十五題「聽寫」,我放十五首風格殊異的音樂,都是一學期中教過的,學生們要在限定時間內將老師要求的內容寫出來,需包括:
1. 曲名(大多是英文原名,寫錯當然要扣分)
2. 演出者或創作者(個人或團體)
3. 曲風(不是單一答案,學生論述有理表示有持續上課聽有消化我就給分)
4. 任何老師上課提到這首曲子時,讓學生印象深刻可以補述之處
整學期認真上課的同學,自然會得高分過關,平常常翹課期末想來試試運氣的,當然也就以“加零”相贈...可見講樂曲風格,是不能「孤證」的
今天也更新了地下室的照明跟螢幕監看系統,週一週二在台北的空堂時間,除了短暫休息與餐飲時間外,都還是在施工,無非是希望打造更方便的教育環境,總之還要再加強
延伸閱讀:
Lo-fi Hip Hop?Neo-Soul?City Pop?New Jack Swing?......這些音樂風格到底是指什麼?還是只是一種同溫層識別的表現而已?
音樂的分類到底是怎樣 - 好的分類讓你事半功倍,不好的分類讓老師跟大家都很累
City Pop其實只是對以前東西的新叫法而已,多首實例證明,從角松敏生作品聽起
你必須要拋開對「風格」「名詞」的偏見甚至自我設限,徹底好好去學好「基本功」
我們因為喜愛音樂而分類學習,很多人是先將音樂分類再說 - Charanga音樂的經驗
流行音樂聽眾為了要突顯自己的品味,所以喜歡聽到創造新風格名詞
後?前?新?舊? - 再論音樂風格分類與一些奇怪的現象
哈密瓜有一種哈味?淡定紅茶喝了就淡定? - 有關「瞪鞋搖滾」或「數字搖滾」這些炫名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