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刻呈現Whitney Houston演藝生涯的「Whitney Houston: I Wanna Dance with Somebody」(與你共舞)相關音樂常識分享與心得

文 / 謝啟彬



如果各位有機會看到Whitney Houston的傳記電影「I Wanna Dance With Somebody」(與你共舞)的話,會看到Whitney Houston十九歲時首次登上電視節目並表演原來由Diana Ross跟Michael Jackson合作的音樂劇「The Wiz」(黑人版綠野仙蹤)中,演唱這首《Home》並爆紅全國的場景,裏頭還有Whitney Houston的媽媽Cissy Houston愛女心切,在後台指揮樂隊加速並演奏得更激昂的影像



這首曲子我之前沒聽過,但是我對Michael Jackson的《I Just Can't Stop Lovin' You》非常熟悉,大家聽一下A段主歌的I - bVII - I,兩首歌的鋪排非常相似, 這就是我教過的“借用”Mixolydian和絃進行,很常聽到,兩首的製作人都是Quincy Jones




這部電影技術上厲害的是女主角跟Whitney Houston其實長得並不像,但是用演技去詮釋得惟妙惟肖,很多神韻跟小動作都幾乎一樣,連場景都「復刻」,但是歌聲是不可能復刻的,所以電影中所有的歌曲演唱都是原來Whitney Houston當時的實際錄音,而幕後的錄音工程師等於要重新混音,因為當時並不是每場演出都是預計要出版的,所以前置作業並非全部周全,而製作本片時甚至有些音樂編曲或樂器的部分,還要從別的版本“借”


所以本片的音樂顧問就是她的音樂總監 - 貝斯手Ricky Minor,只有他可以跟電影製作團隊指出當時發生什麼狀況?而當時的唱片製作人之一Narada Michael Walden也被叫回去幫忙,因為他也是當時的編曲之一,Narada Michael Walden原本是一位爵士樂與融合樂鼓手


我自己看到在超級盃開場唱美國國歌那段複刻成那樣。真的是起了雞皮疙瘩...連戰鬥機的飛行路線都一模一樣,我也有寫過文章分析,而女主角跟女配角戲外都是演員明星,真的跟劇中超不像的,尤其女配角Nafessa Williams劇中是跟Whitney Houston有情愫關係的,完全演了個反差,而女主角Naomi Ackie是英國女演員



談談在電影中後段也有出現的靈魂人物 - 貝斯手Ricky Minor,同時也是Whitney Houston的音樂總監,Ricky Minor是美國流行音樂圈非常德高望重的一位音樂家,我說的德高望重是指他的音樂整合能力,尤其是現場演出,我自己就曾看過好幾個重要的美國音樂獎項頒獎典禮或重要節目,彈貝斯跟負責編曲與找樂手的就是Ricky Minor,除了Whitney Houston以外,他也是很多大牌藝人歌手的演唱會與巡迴演出音樂總監


電影中有演到Ricky Minor跟Whitney Houston討論1994年的全美音樂獎頒獎典禮現場演出中,如何整合三首高難度的演唱曲在一起的過程,這三首分別是George Gershwin音樂劇「Porgy & Bess」的《I Loves You Porgy》、由Jennifer Holliday唱紅的音樂劇「Dreamgirls」插曲《And I Am Telling You I'm Not Going》,以及她自己的《I Have Nothing》

這三首之所以難唱的理由分別是《I Loves You Porgy》需要歌劇女高音一般的肺活量,以及爵士樂的和聲所陪襯的大跳音程旋律;《And I Am Telling You I'm Not Going》則因為原唱Jennifer Holliday“撕心裂肺”的唱法(因為在音樂劇劇情中她感到絕望)以及大量黑人靈魂樂、藍調唱腔加上各橋段會從慢板變成很重的16th Feel Groove,然後漸慢、高音停留延長(Fermata)然後再A Tempo;《I Have Nothing》原本就是展現Whitney Houston豐厚唱腔的名曲,你可以說這是灑狗血的音樂表達方式,然而黑人音樂本來就很會加料,就跟看NBA的職業籃球員灌籃的特技一樣

而Ricky Minor的編曲連Whitney Houston一開始都說這是要我死在台上嗎?因為他的編曲還加上了幾個停頓的橋段,以及Hold到一個高潮點之後瞬間轉調升Key(Modulation),整段組曲又要Groovy,又要展現她的歌喉,我都覺得Fermata放好多個了 ^^ 但是Ricky Minor堅持因為只有Whitney Houston才做得到,所以當她自我挑戰成功時,就是真正成就感的到來


這段1994年的演出當然也被電影復刻了,Ricky Minor從Double Bass彈到Electric Bass彈到Synth Bass,歌聲當然是原來的,而這也是前面講到為何Ricky Minor跟Narada Michael Walden等人都被找回去指導電影成音與原聲帶重新混音的緣故,當時只有設定成現場演出與電視播放

Ricky Minor在負責1991年Whitney Houston超級盃中演唱美國國歌的時候,也施展了一些音樂上的小技巧,首先他們兩人都先設定好把原本三拍的《The Star-Spangled Banner》,每小節都多一拍,這樣Whitney的歌聲就可以拖長一點,變成一小節四拍,展現其演唱功力卻又保留原歌詞,然後他再找知名爵士貝斯手John Clayton重新用管絃樂編制編曲,這在專業術語上叫「重配和聲」(Reharmonization),也就是和絃進行都換掉,變得更具鋪陳性與渲染力,可參考延伸閱讀中Charles Cornell對此版音樂性與和絃進行的解析


我唯一的小意見是:演Ricky Minor的演員怎比他本人還大隻?XD 因為Ricky Minor其實本人長得瘦瘦小小的,人也很謙虛,只是音樂爆發力強大,而且他在台上很會「帶」,跟古典音樂的指揮一樣,他邊彈會邊用動作表示要如何漸強漸弱與加重減輕音樂的力道,只是比較影片中6:38處,演員演到太用力了還會華麗轉圈勒!哈哈,原來的演出中Ricky Minor只有下腰而已吧?總之那裡是一個高潮的營造,營造到轉調後的段落

然後這是我個人比較挑惕的:原來演出的鼓手是短髮,電影中變成平頭,而原來演出的打擊手是平頭,電影中變成雷鬼頭,這只是身為音樂人的我們比較注意到的幕後細節啦!而且因為黑人樂手們的髮型比較好辨別


最後講一下我對這部電影的綜合感想:導演與製片在「復刻」這件事上面,真的是下足了工夫,敘事轉折也蠻流暢,但是在劇本上稍嫌弱了一些,對於Whitney Houston的成長過程與心境轉折比較沒有足夠的鋪陳,只讓人感覺爸爸媽媽都是很嚴格的虎爸虎媽,且把她當成搖錢樹,希望她當公主,然後禁止她談同性戀愛,以及其實她根本不想當螢光幕前的漂亮寶貝,喜歡穿牛仔褲或運動服等,而媽媽對她的歌唱訓練以及教會唱詩班(Gospel)的成長經歷,有幫助到她,但是也有限制到她


當然可能因為關於她的相關軼事與新聞已經太多,所以劇本“假設”觀眾都已經很熟悉她的演藝生涯起落了,所以後面當她遇到與嘻哈歌手Bobby Brown婚姻不順利時所表現出的頹廢墮落,感覺有點速度太快,可能也因為要塞很多東西進去吧?但是我猜因為當初簽下她的Clive Davis也參與了此片的製片、出資與發行,所以在事業上是比較正面的表述,在家庭親情上比較負面些,不過我很喜歡的演員Stanley Tucci飾演Clive Davis,真的演得非常非常棒啊!


關於《I Will Always Love You》這首老歌翻唱,如何在電影「終極保鑣」(The Bodyguard)中,由男主角Kevin Costner推薦,並由Clive Davis主導置入更多Whitney Houston的歌曲與歌聲,建議大家可以觀看Netflix上的David Foster紀錄片,有更完整的說明,簡單來說,鄉村歌手Dolly Parton所寫並原唱的《I Will Always Love You》的詞曲意義深遠且有股淡淡的哀愁,製作人David Foster收到Clive Davis的指示後,火速請助理跑到唱片行去買CD,結果助理買到的是Linda Ronstadt的翻唱版本(就是唱《Somewhere Out There》的那位女歌手)

然後David Foster親自打電話給Dolly Parton希望授權使用,她非常樂意,並說很高興這首歌能被Whitney Houston翻唱,只是兩邊對了一會兒,覺得怎麼歌詞少一段?方知Linda Ronstadt的翻唱版只有唱前兩段歌詞,而Dolly Parton最喜歡的是第三段歌詞,當然最後,在超級製作人David Foster的巧手打造下,這首歌曲從一首感謝恩師的輕柔抒情鄉村歌曲,搖身一變成為了靈魂味十足且家喻戶曉的世界名曲


另外就是被批評音樂不夠“黑”這件事,她在真實世界中也作出反擊,其實如果你像我經常觀看黑人音樂相關的劇情片電影,也對黑人音樂的歷史比較了解的話,就會發現很多部美國片都會描述到這點,其實所謂的不夠黑就是說,這些跨到流行排行榜上的非洲裔美國人歌手或音樂家,都會選唱比較抒情、慢板的歌曲,這樣會比較符合白人的大眾市場口味,而原本黑人音樂的領域比較是靈魂、節奏藍調、福音詩歌甚至嘻哈的,對白人來說就太過動感或是過於激烈


這就是為何黑人聽眾族群也會有不喜歡抒情歌的,但是反過來對這些商業上很成功的歌手來說,他們可能感到委屈,因為站在他們的角度來看,是衝破了種族的藩籬,打破黑人音樂只能黑人聽的界限,但是這種聆聽上的爭吵其實一直存在,因為牽涉到族群認同甚至一個社會與國家長久以來的問題等,兩邊都會有比較死硬派的,但是我是比較正向地想表達,其實“融合派”的也非常多,黑人在白人音樂世界表現得好的很多,白人在黑人音樂世界裡頭的貢獻也不能忽視,不能一刀切二分法

像Bruno Mars就是一個反過來的例子,他本身不是非洲裔美國人,但是他的音樂非常黑,所以經常他就被又被部分黑人音樂族群認為他偷了黑人音樂的內容,然後藉此功成名就云云,反正這種事情吵都吵不完,我還是相信學習好的部分,也學會用不同的角度來欣賞與理解音樂,才是正道

推薦這部「Whitney Houston: I Wanna Dance with Somebody」(中譯:與你共舞)給大家,尤其是愛好黑人音樂或流行音樂的朋友們,在Apple TV與Google Movie上皆可付費觀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