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會持續邀請到現在還沒有參加過任何我們實體活動的網友們,在每週定期研習的團班之外,歡迎你來參與一梯次又一梯次的爵士原力講堂,你會得到迥然不同的觀點,以及我們獨家整理的脈絡!

文 / 謝啟彬


為什麼我們一直希望大家來參加爵士原力講堂?是因為每次我們都希望能提出不同的觀點,以及希望能找出「問題之後的答案」,譬如常見的「為何XX能,我們不能?」之類的

譬如我經常在看網路言論的時候,很多樂手通常是比較熟悉日本的音樂與樂手甚至日本的器材等,然後就會怨嘆台灣的環境沒有那麼好之類的,到這裡我大致上同意,但是有些網友就會繼續延伸,說台灣的主流就是都聽K-POP或聽抖音,學音樂的人愈來愈少之類的,我就會有自己的看法

因為首先,有一種暗示就是覺得會聽K-POP的都是比較年輕的,或那是小孩子在聽的,或是K-POP很重舞曲、都在跳排舞或比較重包裝之類的,但是同樣在J-POP中也有年輕人在聽的、也有舞曲、也有跳排舞也有重包裝的呀!會不會又是掉入二分法的陷阱呢?

又,我一開始也不熟很多K-POP的樂手或是幕後工作人員,但是我會在開始準備講堂時,以及講堂進行中,甚至講堂結束後,還繼續整理資料或找出合理的答案,所以就會有這幾篇,因為我的耳朵告訴我,K-POP的水準如果可以講如何拍MV、如何化妝造型、如何打行銷宣傳戰,那最核心的音樂本身之「製造者」,是不是也可以從這角度去切入呢?能不能承認程度也是非常高,甚至比我們還高呢?或是,有很多音樂型態是在我們的流行音樂中比較少見、需要介紹推廣的呢?


所以像這次的學員,很明顯地我發現因為年齡、世代與上述原因的關係,原本喜歡或熟悉J-POP的就比較多,而這更激化了我們想要「公平介紹」好音樂該如何創造的態度,所以我們一樣分析K-POP音樂的和絃、旋律、節奏、編曲,以及影響他們的音樂風格與潮流,當然裡頭也有很多爵士樂的專題 - 是的,這也是我們跟主流價值不相同的部分 - 我不覺得喜歡爵士樂就是只能一直講爵士樂,喜歡古典音樂就只能一直講古典音樂,喜歡流行音樂就只能一直講流行音樂,但是在現在網路演算法與網紅概念的推波助瀾之下,集中在「極端」以求最大流量的做法,也就削弱了我們這種概念的推廣


我們會持續邀請,邀請到現在還沒有參加過任何我們實體活動的網友們,如果你沒有要操作沒有要學習音樂,那麼在每週定期研習的團班之外,歡迎你來參與一梯次又一梯次的爵士原力講堂,你會得到迥然不同的觀點,以及我們獨家整理的脈絡,慢慢你就會發現,啟彬與凱雅的這條脈絡,可能反而是一條比較中道且穩定的方式,相對於網路上與媒體上的碎片化資訊來說

網路上寫太多文字,會被年輕世代嘲笑為過時,因爲很多人都會說沒耐心看,或是嫌囉唆,但是就跟學音樂一樣,你也沒辦法速成呀!不要講教育,光是學習樂器或是學習一種音樂風格,就是要反覆做同一件事做好多遍到熟練為止,這我們已經很習慣了,很多教網路行銷的講師常說,拍影片現在要有爆點,要有點閱率就是要推陳出新,如果觀眾覺得無聊就要注意修正縮減長度...云云

但那真的很難好好介紹音樂,尤其網路現在觸及率極低,沒聲量就是沒路用的狀況之下,希望大家不是只有按讚或是已閱,或是看標題就跳過,如果你也認同我們的態度,請「多參與」「多分享」「多推薦」,謝謝!也謝謝本梯次參與爵士原力講堂的學員們,我們下梯次見,如果你希望更精進,譬如聽出和絃、學會即興、延伸深入各種風格、了解音樂運作的道理等,也歡迎隨時每週都可插班加入啟彬老師與凱雅老師的各時段團班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