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譜沒寫就不會Swing是很違背人性的事,因為音樂家就是在跳舞啊!

文 / 謝啟彬



1:50時Tommy Emmanuel引用的Swing時期Jazz Standard主旋律是《Undecided》,3:30起Martin Taylor引用的是1949年英國電影「The Third Man」(黑獄亡魂)的主題曲,本就是吉他主奏


任何對Swing Feel有障礙的人,都應該多聽Tommy與Martin的雙吉他協演,從他們對即興的自然表現就知道不能什麼都靠樂譜,樂譜沒寫就不會Swing是很違背人性的事,因為音樂家就是在跳舞啊!


而Tommy Emmanuel與Martin Taylor兩個人的左腳都在做同一個動作:「Stomp」,這才是比較能流暢且持續性Keep Swing的踩拍子方式,請參考我之前拍的影片(當然以專業樂手來說踩2&4也能Swing,不管腳尖或腳跟,或鼓手的腳跟+腳尖),但建議是腳跟採一拍一下、四拍四下是最穩固的:


這位小朋友在《Joy Spring》1:13跟3:30時的Swing Feel,到底要怎樣感覺才能彈對?這就跟Mike Stern的《I Love You》即興前面一樣,其實影片中的貝斯手呼應鋼琴手的即興樂句也是一樣的


“不是眼睛小就是日本人”

如果一直從譜面切入,其實古典12/8、日本童謠、小叮噹(哆拉A夢主題曲)「看起來」都一樣,因為那都是二次元的、平面的,實際上演奏或演唱時,有些句子就是在爵士樂當中不會出現,即便它們看起來都“符合”12/8八分三連音,但那不是Swing Feel的全部要素

同樣的,前長後短也不是全部要素、前弱後強也不是全部要素、老師在上課時示範的一些常見旋律也不是全部要素,這就是老師說到用自己已知、以為的認知去理解,就很容易解讀錯誤的原因


如果演奏演唱前長後短但中間斷掉,那還是不Swing,如果一直前弱後強,也會像波卡舞曲,不是Swing,因為速度較快而演奏成Even 8th,但如果重音不對或沒有重音,那也不是Swing

希望老師今天特別耳提面命所教的內容能讓大家愈來愈掌握Swing

剩下的在幾篇文章與影片中已經講很多了,就看同學們有無潛心下來去揣摩學習?因為現實上,一個人,是無法替另一個人Swing的,需要靠建構Swing、撒下Swing的種子,自己長出來才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