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網路時代很多時候都在玩鋪天蓋地、小事放大的文宣行銷,看了很累,如果一年到頭整天都得颱風巨浪,會靜不下心來沉潛學習

文 / 謝啟彬


最近臉書粉專上被一個外國人留言,在講Karen Carpenter個人專輯與Michael Jackson個人專輯之間關係的文章連結配圖後面,他嗆說Karen Carpenter跟Michael Jackson跟爵士樂有什麼關係?你懂爵士樂嗎?

像這種網路上不明就裡的瘋狗,不用理他,因為我不需要花時間去解釋我是在幹嘛的?而且他也不會來參加我辦的活動或我在教的課,倒是我想要說的是,像這樣因為音樂風格與名詞,把很多事情切開來看的現象,現在在網路上非常普遍,喜歡這種音樂跟那種音樂的,感覺是各擁其主、各有各的同溫層,聽音樂是一種同儕認同,譬如我們聽什麼什麼的,哪像你們聽什麼什麼的...

就算有潛規則好了,有時候講明白反而會觸怒一些人,我們看在眼裡,然後還是走正面自我行銷就好,當然這樣做就如同溪水潺潺而流,激不起什麼大浪花,現在網路時代很多時候都在玩鋪天蓋地、小事放大的文宣行銷,看了很累,如果一年到頭整天都得颱風巨浪,會靜不下心來沉潛學習

另外一個想講的是,請大家不要只看自己熟悉的那一塊,因為我們教學的內容很廣泛,譬如有時候會用古典樂舉例,有時候會用Hip-Hop舉例,但光是從按讚的狀況就可以看出,古典底的都去按他看得懂的文字的讚,Hip-Hop底的也去按他看得懂的文字的讚,但重點是你要行動,因為我們在教的內容就是貫穿這些音樂風格的,不會尊誰攘誰

J-POP、K-POP的狀況更是嚴重,遑論每每教到黑樂(Black Music)的主題,像最近Michael Jackson的傳記電影又要準備上映了,網路上就會嗅到一種行銷風、置入性行銷風、蹭聲量風,大家都開始討論MJ的名曲跟很多歌詞上、MV上的故事云云

但我相信沒有人會講我們上個月剛結束的爵士原力主題之MJ音樂內容那樣,真的去分析、去教戰、去歸納,因為三張專輯裡頭不是只有那幾首世界超級大名曲而已,如果真心喜歡Michael Jackson,那麼在我們的心目中,你應該要做到全面性的了解、或知道很多細節,甚至會唱、會奏

我們兒子常跟我們半開玩笑地說,爸爸媽媽很努力地想教大家K-POP背後的音樂成分甚至樂理沿革,結果大家要不是直接判定那是小朋友小女生在聽的韓團、要不就是倒過來年輕人在聽韓團的其實是在迷韓團,你們全都沒有打中目標TA

我們笑說還是有啦,只是非主流而已,想認真知道更多細節的人,是我們的TA,只是在台灣相當稀有,也就是爵士原力講堂的每梯次學員,以及有在上主題團班的學生

而且像爵士原力講堂,回到第一段講的,最近幾梯次都是切成四個主題,看似無關但卻息息相關,八場講完都是一段一段的當代音樂史,與音樂河流上下游踏查,所以想認識爵士樂,不可能只參加一次爵士原力講堂就窺得全貌,而是不同梯次有不同的重點切入

就跟也有學員寫心得給我們,說好可惜這次參加的梯次不能永久複習錄影影片,身為“執行者”講師我想說的是,學習從來就不是單次累積的,等到你參加愈來愈多次時,反而會藉由老師的重點提點,又更串連起來,而不會停在當初的邂逅與認知上

同樣的狀況,也是在每週研習的團班上,老師經常性地在重複,就跟健身教練、營養師、醫師一樣,會不斷地叮嚀,而不會說只講一次再來就不講了,或是罵學生說不是早跟你講過了嗎?再引用前一段「學習從來就不是單次累積的」,有一天學習者會突然靈光乍現、突然頓悟,或突然發現不知不覺自己的音樂能力變強了,這就是效果,就算是練習魔術也需要持續不懈的練習

所以,網路上的露出,不是個很好的平台,因為光靠討論或是看按讚數,並沒有什麼實際效果,但是如果沒有在網路上露出與宣傳告知,我們這樣的學習管道很容易被淹沒,而我們最希望的是大家實際上的參與與支持,而不用在網路上各出奇招、甚至嘩眾取寵...比較中性的講法是眾聲喧嘩,但就一直喧嘩而已

~2025年十一月第一週週末小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