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了!台灣的體制內高等藝術教育體系 - 辭去了皆任教十餘年的實踐大學音樂系各門課程,更專注在自己能做的上頭

文 / 謝啟彬



有始,有終

曲終人不散,留得青山在

任教了十餘年的實踐大學音樂系最後一學期,特別開放助教觀摩教學,感謝各位的鼎力相助與堅持到底

張凱雅老師 - 「爵士鋼琴選修」

謝啟彬老師 - 「爵士即興與合奏技巧」、「流行音樂」、「世界音樂」

這裡還能繼續跟我們學習:

爵士原力基地 TIJEPA Taipei Jazz 

張凱雅老師的音樂教學網 

謝啟彬老師的音樂教學網 

爵士台中 

台南爵士行動學園

啟彬與凱雅的爵士樂 Chipin & Kaiya's Jazz



這就是每週定期上課的結果,跟講座課截然不同

因為「講座課」跟「培訓課」的針對對象不同,前者較為接近欣賞與認識,後者則需要學習技藝時的修正與耐心

在現有的教育制度下,在大專院校校園裡要做到培訓課實在太難了,所以堅持了十餘年後還是先行退場(至於學校退不退場就不在我們負責範圍內),退場並不表示能力不足,而是用自己的力量來做,效果好得多了,才比較符合心目中想要的方向

同樣的狀況其實在講座課上也是一樣的,推廣教育跟專業教育我們分得很清楚,兩者都會自我要求,因為溝通對象不同


目前依我所見,許多所謂的學程課程或是流行音樂相關科系等,老師素質與經驗真的是良莠不齊,不是全面否定,但是變成大都在妥協,因為“莠”的真的比較多

再來還是學生的程度問題,在招生時就已經將標準放低,縱然有走過一個所謂甄試或篩選的流程,但實際上終究是走流程,因為學校還是希望有學生進來才能繳學費養學校

所以一個有時數限制的學習活動,如果又加上學生程度不一,或老師經驗不一,加上“金主”家長的不了解或盲從,最後是否會產生很好的成效?最後真的能用的人才有多少?還是仍然只是個嚐鮮體驗成長歷程而已?我想我話已經說得很保守了



總之,我不能騙學生(或家長)說你只要多久就一定能怎樣,或是一次就可以迅速學好的速成概念,即便如我們經驗豐富至此,都不可能當半仙點石成金

但是我們知道鐵杵磨成繡花針,可以有更有效率的方法

所以年輕學子真的要小心那種花言巧語或是造神吹捧,你以為的風光可能最後會讓你失望,而你卻又吃了悶虧當了冤大頭

最簡單的比較就是光爵士原力基地、爵士台中、爵士台南這幾班的幾個學生,一開始學的樣子,跟現在的樣子,這才是具有說服力的證明,證明在學生的成效上,而不是老師的名氣上

(關於體制內教育的缺失與身歷其境我已寫過很多在官網中,有興趣的自己去閱讀看看囉!)

 



延伸閱讀:

你在乎的是有個爵士音樂系可以念,還是你真的想學好爵士音樂?

你以為很多東西音樂系裡頭都有教,但是其實那還是古典音樂系,樂器與樂風的學習是有限定的

連海外音樂名校都不能瞭解的事-環境就像險惡的大海,我們也同在海上,訓練著水手、船長與探險家

滿滿的大平台也需要細細的大分流 - 啟彬與凱雅在音樂教育上的面向與藝術創作上的努力

真的都要用「年紀小不懂事」來歸納大學生嗎?其實最重要的還是珍惜學習與否

關於陸生與台生近年來的差異 - 從我們自己接觸的經驗出發

我們在準備演出、教學跟講座時,都會準備得非常認真,而且題材不會混淆,受眾對象也會考量

教育時「有教無類」的無私並不是自私,而是無我與利他

不想繼續在得來速車道上解決顧客的五星級點菜 - 看「速食遊戲」(The Founder)有感

學校裡頭的課真的能學得比較完整充份嗎?其實實情可能完全相反

誰說流行音樂的教育在大學裡頭不存在?-辭去了在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的「西方藝術」教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