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隱藏於台北市士林區內雙溪山上的「帕米爾高原大逃亡」驚心動魄、九死一生宛如電影情節的真實歷史,與虛構歷史金庸武俠小說「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的地域關聯性

文 / 謝啟彬


因為為了確認萬溪產業道路的左右線分支點,我又從右線至善路三段楓林橋開上去,注意到一個地點叫帕米爾公園,之前就已看過這個地標,心生好奇,便在回程時路邊停車,走下去一探究竟

「帕米爾高原大逃亡」就是在1949年民國38年國共內戰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時,還有很多其他管道與區域的軍民也都想往當時所謂的「自由中國」逃,或簡單說就是心向中華民國的其中一條撤退線



只是這條撤退線極其困難,因為要翻越世界的屋脊 - 包含喜馬拉雅山、興都庫什山等的帕米爾高原,而這些軍民還不是只從新疆出發,而是從甘肅蘭州或新疆迪化、伊寧等城市往當時中國大陸最西邊移動,而當時一夕之間新疆省政府也宣布改效忠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角度叫「解放」),他們只好繼續逃


穿越了崇山峻嶺、飽受飢寒交迫之苦,也有老人小孩不堪旅途折磨而死,陸續抵達的隊伍輾轉再從巴基斯坦轉往印度,再陸續在我外交單位協力下來到台灣,根據介紹上寫的資料,為何取名為「帕米爾齧雪同志會」(那個字念涅,啃的意思)?就是因為在那種極寒天候下,連要喝水都變成要啃冰,可謂絕處逢生


稍微離題一下,這邊就是古書與武俠小說中常提到的崑崙山,所以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寫的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就是明教教主張無忌總舵之所在,網路上有一張哏圖示意那六大門派要去圍攻時,光趕路就不知道要趕多久?堪稱史瑞克卡通中的Far Far Away...小說當然是虛構的,讓我們再回到真實歷史:



因為當時的監察院長于右任與駐印度大使羅家倫,以及印度德里大學客座教授、紅十字會顧問查良釗(就是前述小說家金庸本名查良鏞的堂哥!)曾大力協助,本身是書法名家的于右任也極為感佩他們的忠勇精神,不但於日後長年擔任組織的榮譽理事長,也多次來到這些軍民在內雙溪這邊的山上所整的地與簡陋房舍參與聚會,並題字作詩勉勵,後來這些在大石頭上的所謂「摩崖石刻」,也成了重要的文史紀錄


縱有山泉活水嘩嘩往下流動聲相伴,現場看時其實有點荒涼,甚至因為接近傍晚,雖然有路可再往上走,據說會到一處平台草原與紀念碑,還有一些銅像等,許多登山客都很熟,但因為天色開始轉暗且只有我孤身一人,便先放棄,並回到萬溪產業道路的對面,石階往下就是帕米爾文物館,但遠遠看過去似乎已經荒廢,應該乏人管理,我就未再貿然靠近


這附近還有兩間土產餐廳,除此之外沒什麼人煙,只有一塊整平的砂石地可以停車,應該是登山客或是餐廳客人用的,如果是騎自行車的騎士在騎萬溪產業道路時,一定會經過,汽車大概就呼嘯而過了,但是這裡也有大台北公車,是從我家附近劍潭捷運站與士林捷運站發車的


一路經過中正路、故宮、外雙溪、內雙溪,然後上山經過這裡到風櫃嘴,登山客跟當地居民一定很常搭乘,也表示其實離士林鬧區不遠,這裡也還是士林區,2007年時被納入陽明山國家公園,變成國有土地了(其實當時這些難民應該也就是自行入山開墾,謀求生機與擋風遮雨之所而已吧?)



這段「帕米爾高原大逃亡」光是用文字看就覺得驚心動魄,如果未來真有人拍成電影,肯定震撼度不輸好萊塢,只是看著現在萬溪產業道路上帕米爾公園的荒蕪與淒涼,或許是遙遙無期了吧?歷史只能靠極少數的後代來述說



附錄有當時隊伍中的第二代,在台灣出生的海中雄先生長篇記載,他是蒙古土爾扈特族後裔,姓海很少見吧?海先生曾當過我國政府的蒙藏委員會蒙事處處長與文化部參事,可拜讀他的著作「溫州街的新疆大院子」,當中也有寫到這段發生在帕米爾高原上歷時數十天,後續延續好幾年的歷史



想想我們還曾去過位於俄羅斯西伯利亞的托木斯克,當時就有遇過來自阿爾泰共和國的女學生,那裡也是普遍大家覺得很遙遠的、地理課本唸過已忘掉的區域~

另外關於于右任,你可以不認識他,但是他是書法名家,也以草書見長,而在台灣很多公私機關學校甚至廟宇的題字,都是于右任寫的,從立法院到東海大學、從行天宮到鼎泰豐,以前那個時代叫墨寶,”招牌“才氣派有架勢,現在大概是電腦直接輸出了吧?而帕米爾公園尚保留有很多于右任的真跡,喜歡書法的不妨去參觀參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