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第十六屆大眾爵士樂欣賞講堂「五、起源與蓬勃—二三〇年代紐奧良及搖擺樂 」與當週課堂同步之課後補充資料集成



😉~這樣會不會比較看得清楚美國各州是什麼名稱?

方便大家理解每一週上課老師講解的美國各個地方!!😬


啟彬老師與凱雅老師的教學最大特色,就是邊演奏邊講解,不管你是在現場,還是在線上,一定都能感受到強大的熱情,也被音樂所吸引!

今年起我們也讓啟彬與凱雅的爵士樂官網的內容,跟本屆學員的課後複習更緊密結合,換句話說,紛絲頁上看絕對是隔靴搔癢,加入我們才是啟彬與凱雅的爵士樂真正粉絲!





























張凱雅老師創作的《草仔粿》(Hakka Green Cake)應該是台灣爵士音樂家唯一一首創作曲,運用到New Orleans Second Line節奏與曲風的,啟彬與凱雅多年來也帶著此曲到全世界各地,跟不同國籍的音樂家們交流演出,觀眾反應熱烈,錄音版收錄於「米米妹妹」專輯




另外一首用New Orlesns Second Line曲風改編的是德布西的《比緩版更緩》(La Plus que Lente),原曲是慢板的三拍華爾茲,張凱雅老師改編成四拍並加上爵士樂即興與合奏互動


德布西原曲:










Live Version:


法國作曲家德布西(Claude Debussy)非常喜歡他那個時代的爵士樂,也就是Ragtime(散拍音樂、雷格),嚴格說來,Ragtime只是爵士樂的前身,Rag的意思就是「扭一下」「耍一下」的意思,改變了旋律的節奏,歐洲的概念說是「切分」(Syncopation),但其實以黑人音樂的DNA來切入,是因為他們想成「3-3-2」的感覺,詳見「美洲音樂同時具備非洲音樂與歐洲音樂的DNA - 學習Groove時的最重要概念在於奇數感的培養(或還原) (影片)」,換句話說只是先改變旋律的節奏韻律,比較像是「變奏」的概念,但還沒有真正到達即興的地步,而且也沒有Swing的元素,算是非洲音樂DNA在歐洲音樂裡頭的“蠢蠢欲動”濫觴

德布西知名的Ragtime音樂風格作品,有時候會叫做「Cakewalk」,譬如最有名的《黑娃娃的步態舞》(Golliwogg's Cakewalk),為何會有兩種名稱?很簡單,Ragtime是音樂名詞,Cakewalk是一種發展於美國黑人的社交舞步,當跳Cakewalk時的音樂就是Ragtime,跟跳Jitterbug(台灣俗稱“吉魯巴”)的音樂就是Swing一樣概念,另一首很有名的就是《小黑人》(The Little Negro),一開頭也是Ragtime風格,但古典音樂的世界跟Groove音樂的世界不太一樣,後面都會隨著作曲家的樂思發展開來,而Groove音樂的樂手就在同樣的節奏律動與和絃格式中「即席作曲」,簡稱即興

Ragtime其實也是所謂的John Philip Sousa進行曲的「鋼琴版」,所以和絃的運用上,軍樂與蘇沙進行曲的影響也滲入了爵士樂的發展中,蘇沙為管樂所寫的旋律線條,以及當時十九世紀的「沙龍音樂」(譬如約翰史特勞斯父子等)之和絃架構與旋律線條,都是爵士樂開始發展的元素,加上了非洲黑人的獨特節奏感,「非歐融合」,才會讓爵士樂在北美洲大陸南方誕生,此部分也可以參考謝啟彬老師的「旋律篇」之「第10篇 莫札特與貝多芬一起Jam Jazz —用古典音樂與軍樂練半音」

張凱雅在「記憶漫遊」專輯中改編的《小黑人》重新命名為《35353》,取旋律的簡譜之意,錄製的版本不再是Ragtime,而是所謂的Swing風格,或是五〇年代以後的「Straightahead」風格(加上了Bebop風格發展出來的影響與小編制爵士樂團合奏的技巧)。順道一提:Ragtime跟Stride還是有點不同,雖然後者也是前者的技法一種,但發展到後頭Stride就比較複雜一點,左手低音與和絃跨的音程更大,手指運用也更花俏,所以才會翻譯為「跨步鋼琴(技法)」,美國早期的默片也是由這樣音樂風格的鋼琴手現場演奏,也延伸到雜耍音樂與舞蹈音樂等




另外在啟彬老師的書中,原本的「紐奧良爵士樂」教學文章在出版時拆成「13. 完整追尋當代音樂的源頭—紐奧良爵士樂(New Orleans Jazz)風格全攻略」)(節奏篇)與「第18篇 紐奧良爵士樂(New Orleans Jazz)風格全攻略之和聲解析」(和聲篇),請自行參考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