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Could Happen To You》的Miles Davis第一代五重奏版本,鋼琴手Red Garland與貝斯手Paul Chambers的和絃進行變化,以及應回到音樂討論的學習態度

文 / 謝啟彬


1. 此版跟這兩週教的和絃進行大致相同,也是老師希望透過基本分析讓大家就熟記和絃進行的用意

2. 差別在於到了節奏組運用了所謂「Hard Bop」時期,常用的添增和絃手法:第五到第六小節「EbMaj7/Bb - Eb7 - AbMaj7 - Db(7)」或乾脆是「Bb - Eb7b9 - AbMaj7 - Db(7)」

3. 最重要是Bass手Paul Chambers這樣走,他就產生了「五度圈下行」(Cycle of 5th)的Bass Line,Eb7就是IV級和絃AbMaj7的屬和絃(V7/IV),Db7是後面的Gm7b5 - C7b9之SubV7,簡單說就是和聲上Db7解決到C7b9


4. 但這就是大部分“爵士分析者”開始紙上談兵的歧路,因為鋼琴手Red Garland每一次到同一段落,他並沒有真的彈Db7的和絃,而是繼續彈AbMaj7的Voicing跟Comping,也就是老師上課教的版本

5. 換句話說,那是貝斯手Paul Chambers的一種“走法”而已,這樣走Walking Bass,他自己覺得比較不會無聊,而Db這個根音有種暗示再來要進Gm7b5-C7b9的走向,這是我的解讀

6. 這就是爵士樂的概念,不是每次都走一樣,而甚至連這組金三角默契節奏組團隊,不是像古典音樂或流行音樂一樣,要完全照譜彈或是被限制一定要怎麼走

7. 所有有即興的樂手,Miles跟Coltrane基本上在這裡都是想成I到IV調內的聲響而已,也就是EbMaj7 - AbMaj7,Red Garland會想要去強調Eb7 to AbMaj7,但這也很常見:EbMaj7 - Eb7 - AbMaj7

8. Db7處只有最後因為他已經聽到Paul Chambers彈好幾次了,就在他即興的最後一次遇到此和絃時,稍微強調了一下而已,基本上當下Red Garland還是4.的思維

9. 前面說過這是我的解讀,但是我希望學生要理解的就是,那個「產出」的過程,並不是我們今天坐在教室裡頭,看著和絃或曲譜演奏那樣的狀態,遑論Real Book的存在

10. 而這也是爵士樂手真正即興時的態度與流程,有一個“文本”,所有人都在即興,但是相加的效果

11. 這也是我們的老師們,總是要求我們去聽哪一個版本,並要前後比較與不同人比較與不同版本比較等,並盡量學起來,而老師上課時的和絃進行解析,才是關鍵之所在,因為那就是在確立「文本」,這樣變化時就知道怎麼變的?

12. 我認為這才是有用的爵士和聲與即興分析,因為一定要加入「人類」演奏時的種種狀況,與歷史觀(譬如當時樂手習慣與年代等),紙上談兵或是過度在那邊必也正名乎,或是老師常講網路是非常容易斷章取義的所在(講者講片段,觀者沒動腦),都對學習沒有幫助


爵士小號手Kenny Dorham的版本,鋼琴手Walter Bishop Jr.與貝斯手Leroy Vinnegar的版本就成了:| Bbm7 Eb7b9 | AbMaj7 | G7#9b13 | C13b9 C7b9b13 |


爵士鋼琴手Hank Jones的版本就是從第五小節到第八小節為:| Bbm7 Eb7b9 | AbMaj7 | G13 Db9 | Gm7b5/C C7b9 |,爵士鋼琴家就常會增添和絃,這是必備的技能







延伸閱讀: